春回大地万物苏,农事渐忙不负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烟区广袤田野上,农民们抢抓农时开展春耕春管和育苗工作,智能化育苗、自动起垄施肥一体机等新技术、新装备也争相登场,田间地头满满的科技范儿,耕耘播种致富的新希望。
烟区机械化翻犁起垄作业场景。摄/马丽菊
机械装盘点籽、施肥、摆放蓝黄板……在蒙自市芷村镇烟区白石岩烟叶专业化育苗工厂,今年的烤烟育苗工作有序推进。
“育苗大棚装上了智能温湿度调制设置,随时能在手机上进行温湿度监控,精准又方便。”育苗工厂负责人杨进勇说,温湿度管控好可提高出苗率,使用智能设备管控还减少了人工成本,有了智能化设备帮忙,育苗工作省心又省事。
机械化播种、全区域自动温湿监控……目前在蒙自烟区,育苗管理环节智能管控体系已初步成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育苗全程可节省人工,就拿机械化装盘点籽环节来说能节省人工近20个,节约人工成本近万元。”芷村烟叶工作站负责人介绍道,通过机械操作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装盘不紧实、点籽不均匀等诸多问题和费工费时的弊端,有效提高了育苗质量和效率。
鸣鹫镇烟区智能育苗大棚内烟苗长势健壮。摄/李姝锦
在蒙自市冷泉镇烟区的田野上,火热的春耕备耕场面正在上演。数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自走式旋耕起垄施肥一体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着翻耕作业,将翻耕、开沟、起垄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田间地头都是智能化农业机械显身手,是烟区农业春耕生产新的‘主力军’。”冷泉镇烟区合作社烟技员周斌说,相比传统的春耕,新设备的作业效率与质量大幅跃升,让烟区群众耕种省时省力省成本。
据测算,同样50亩地,传统旋耕机需一天,而安装北斗系统的旋耕一体机最快6小时完成,节约成本近千元,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
如今,AI技术也融入春耕浪潮。在冷泉镇花红园村的高标准烟田里,当地46岁的村民毛顺全在合作社技术员指导下,首次尝试智慧无人机操作,看着手机APP上无人机的各项作业参数,感慨种田种地要紧跟现代化农业生产步伐,更要跟上“人工智能”。
冷泉镇烟区小新村专业化机械装盘点籽育苗作业。摄/李姝锦
“为让烟区乡亲们更好地掌握新设备使用方法,合作社与设备厂家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优质的服务保障。”当地合作社负责人白金勇介绍,每年的春耕春种工作开始前,在蒙自市烟草专卖局与市农业农村局的扶持下,合作社会组织烟技员、专业队员与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共同就新设备的操作要点进行深入交流,在烟技员们掌握技术后,并迅速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和服务好当地群众使用新设备,还专门制作了操作视频教程,方便烟农随时学习和参考,确保每一位烟农都能熟练掌握新技术。
“新事物、新技术往往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跟上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在毛顺全眼中,春耕备耕有了“新装备”和“新技能”,农机一响,春耕不慌,让烟区农业生产跑出了加速度。
芷村镇烟区农户使用智能小程序采购农用物资忙。摄/李姝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确保蒙自烟区春耕春种能够按时、有序完成,蒙自市烟草专卖局主动融入强农惠农富农发展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实现烟区农业多元生产的高效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从而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蒙自烟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促进粮烟经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注新动能。”蒙自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万象“耕”新不负春。蒙自烟区随着春耕生产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农业机械将“亮相”这片红土大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智赋能,奏响现代农业春耕备耕“奋进曲”。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姝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