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RFID技术赋能,“数字密钥”叩开智慧农业大门

2025-03-2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在云南丽江连绵起伏的烟田里,一场静悄悄的数字化革命正从烟叶收购站这个“第一车间”向外辐射。2024年烟叶收购季,前来永胜县永北烟站交烟的烟农代表老和发现,往年需要排队等待验级过磅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烟筐自动“开口说话”——当满载烟叶的筐体推上电子秤的瞬间,显示屏上就即刻跳出精准的等级、重量和合同号等相关数据信息。这背后,正是丽江烟草自主研发的RFID烟叶收购管控应用在发挥作用。

传统收购之困:从"人眼识烟"到"数字盲区"的突围  

在丽江市局(公司)烟草公司的档案室里,过去泛黄的收购记录本见证着历史的沉重。以往的每年烟叶收购季,过磅员需要在嘈杂的收购线上口头报级,微机操作员要手动输入等级信息,烟农在漫长的等待中焦虑张望。这种延续数十年的传统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愈发显得格格不入。

云南作为全国优质烟叶产区,丽江市烟叶生产年均收购量在60万担左右,烟叶收购任务至关重要。传统的“过磅员口头报级、微机员人工录入”模式长期存在痛点:人工报级和录级易出错,等级纠纷时有发生,高峰期日均过磅筐数量大,操作员高强度作业导致差错率较高。更严峻的是,作为关键节点的过磅录级环节,均由人工进行,有较大的篡改等级收购“人情烟”的廉洁风险隐患。传统收购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

“每年因等级错录导致纠纷的现象长期存在,传统的收购环节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风险,这一直是我们所有烟站每逢收购就头疼的问题。”丽江市古城区金山烟站站长廖德志说。

“就像用算盘统计大数据,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数字漏斗’。”技术团队成员许兵坦言。这种低效模式不仅制约着烟农收益保障,更与烟草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形成强烈反差。当贵州、湖南等地已启动智慧烟田建设时,云南丽江别出心裁选择从收购端切入,用RFID技术这把“数字钥匙”打开全产业链升级的大门。  

找准定位:利用RFID技术的精准破题

在仔细了解学习全球农产品溯源技术后,丽江市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将目光投向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传统条码相比,这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如同为烟叶贴上了“智能身份证”。团队考虑到简单开发使用传统二维码易伪造、易污损,而RFID标签则具有抗污损、远距离读取、多标签同时识别等特性,尤其适合烟叶收购这种高频次、大流量的作业环境。

信息中心通过对比实验直观展现了技术代差:

 

在贵州、湖南等烟区数字化探索的基础上,丽江市局(公司)信息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无感识别+模拟输入”的改造方案。他们定制了内嵌超高频RFID芯片的等级牌,开发了具备防撞算法的识别终端,最终实现了“三替代”:用设备录入替代人工录入、用电子标签识别替代过磅员口头报级、用算法替代经验判断。

破局:一张芯片背后的创新密码

走进丽江市各烟叶收购站的数字化收购线,就会看到收购线上看似普通的塑料等级牌暗藏玄机——内置的超高频RFID芯片,存储着64位加密编码,涵盖等级、站点、批次等12项信息。这项源自航空物流领域的技术,如今在烟筐上演绎着新的应用传奇。  

第一个创新点,是实现了无感识别的“毫米级”变革。

研发团队攻克了三大技术难关:

1. 动态防碰撞算法:通过限定读取距离(精确至电子秤台面±5cm)、设置8次使用间隔期,解决多标签同时识别的难题,测试中2500次连续过磅准确率达99.92%。

2. 硬件自适应改造:面对行业收购系统的客观条件,信息中心另辟蹊径——让识别终端模拟键盘输入。通过开发USB虚拟键盘模块,等级信息以字符形式直接注入系统,真正实现“零改造对接”。丽江市玉龙县九河烟叶收购站试点数据显示,系统兼容率达100%,过磅效率提升40%。定制USB键盘模拟模块,做到了在不改动统建系统的前提下,直接实现数据“隐形”对接,较行业同类方案节约90%改造成本。  

3. 立体防伪体系:采用“物理封装+数字水印+动态密钥”的三重防护,每个站点配置独立编码规则,彻底杜绝伪造可能。算法还采用“历史队列比对”机制。每次读取的标签编号会与前8次记录比对,若重复则自动过滤,既防止误读,又规避了人为重复使用同一标签的风险。  

第二个创新点,是实践了流程再造的“减法哲学”。

信息中心将原有过磅环节从1录入1复核共2个岗位精简为仅需一个复核岗位。取消了过磅员口头报级环节,烟筐上秤即触发自动识别。电子秤与系统直连,重量稳定后0.3秒内自动确认。工作人员转型为“数字监理”,只需重点进行数据稽核与异常情况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测显示,单筐过磅时间从45秒压缩至12秒,效率提升267%,每条收购线每个收购季可节省一个季节工的使用,50天收购期限内九河烟叶收购站3条收购线在整个收购季共节省2.4万元的收购费用支出(8000元/工·季)。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烟叶收购站使用RFID技术过磅烟叶。摄/杨德志

落地效应:数字红利如何惠及产业链?

该科技项目在2022年的试点工作中,由丽江市古城区九河烟站和金山烟站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烟农满意度提升:收购中因为等级问题造成的纠纷消失了,等级是否相符不再是交烟代表和烟农焦心的问题。烟农和志强感慨:“现在烤烟收购呀,就像超市买东西扫码那样公开透明,结果还很科学精准,我们老百姓卖烟心里踏实!”

成本结构优化:相较于二维码方案,RFID标签可循环使用5年以上,单站年节约耗材费用3.2万元。

模式创新突破:创作的《烟叶收购RFID应用规范》可进一步形成地方标准,团队正在筹备研发配套的智能仓储系统,为构建“田间到车间”全链路数字化奠定基础。  

更深远的影响则在于促进产业生态重塑。未来,当RFID数据链与气象监测、土壤传感器、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均能实现系统对接,丽江烟草将逐步构建起“数字孪生”体系。古城区局生产股股长尹浩说:“现在不仅能实时监控收购进度,还能通过等级数据反推田间管理问题,假如在烟叶收购过程中,我们发现某片区B2F等级集中,说明打顶时间需要调整,我们就可以及时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提升我们来年的烟叶收购质量。”

未来图景:从“盆景”到“森林”的智慧转型

选择收购环节作为突破口,既保证生产稳定性,又为后续环节数字化发展积累经验。这种“以点带面”的策略,为传统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路径。2022年末起的试点工作圆满结束,时至今日,这场烟框上的变革已经在丽江市各烟叶收购站进行了近三年的收购流程实践检验,目前带来的成效显著。

放眼烟草行业,这项创新工作具有标杆意义。相较于投入过高的改造自动化传送线,丽江方案以不到30万元的投入实现了更高性价比的成效。相比单纯追求“机器替代人”的模式,其“流程再造+数据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丽江市局(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和智灵评价:“我们不只是想做到技术迭代,更想尽力促进农业生产关系的革新。当RFID数据链贯穿种植、收购、加工环节,将催生订单农业、质量保险等新业态,才真正让数据成为新时代的‘金叶子’。”

当夕阳为玉龙雪山镀上金边,烟站的电子屏依然闪烁不息。RFID技术改变的不仅是烟叶收购的效率,更重构了传统农业的价值链——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烟农变身为“数字农民”,而烟站则进化成智慧农业的神经中枢。

这场始于基层烟站收购线的数字化革命,正在试图寻找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范式:它不追求炫目的黑科技,而是用务实创新解决具体问题;不搞“推倒重来”的颠覆式改革,而是用渐进改良激活传统产业;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重视技术背后的人本价值。

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建设的交汇点上,丽江烟草用一张小小芯片,书写着传统农业拥抱数字文明的生动注脚。这里发生的,是一场从“经验种烟”到“数字种烟”的深刻嬗变。当更多“数字密钥”打开农业现代化的大门,我们期待的不仅是某个产业的升级,更是整个乡土中国的智慧新生。

(文/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杨雪秦)


0
上一篇: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AI+让绿色包装火起来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