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对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此,促进县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重要一环。
如何破解中小县级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政策难、资金难、人才难的问题,已成为当下亟需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江苏省积极落实总书记重大要求,在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基础上,又推行网络化联接(网联)行动,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泰兴作为江苏省直辖县级市之一,天然地发挥试点作用,制造业历经“集体工业、园区经济、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坚定落实省智改数转网联三大行动,全力推动以“123”特色产业为首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结实践经验和挑战,提出新建议和展望,为中小县级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一、泰兴制造业发展简介
泰兴素有“提琴之乡”“减速机之乡”美誉,亦是世界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得益于水陆交通优势,涵养于人文历史底蕴,兴教重工,民富市强,被评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
(一)发展历程
1.集体工业主导,制造业基础形成阶段(1949-1990年)
1949年,泰兴工业总产值1874万元,主要有全民所有制(4.16%)和私营个体(95.84%)两种。分别于1950年、1958年,县属集体工业、镇街办(乡办、村组办)工业相继成立。到1990年,泰兴工业总产值33.52亿元,形成全民为骨干(13.43%),集体为主导(75.48%),私营个体为补充(11.09%)的工业经济格局。
建国初,泰兴仅有十数家纺织、食品厂。历经1958年、1966年、1985年三次工业高潮,机械、化工、电子行业相继出现并壮大;到1990年,已发展有32个工业门类。此阶段,工业企业虽经历盲目扩张、纷纷下马,也经过治理整顿、大浪淘沙,探索了工业路子,造就了工业人才,特别是机械(1990年产值占全部工业28.48%,下同)、化学(13.35%)、医药(3.82%)工业为后世主导产业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阶段,工业企业广泛分布在乡镇、队社,严重制约产业长远发展,特别是化工行业“村村点火,乡乡冒烟”,环保问题已露苗头。
2.园区经济主导,制造业快速发展阶段(1991-2011年)
1991年,泰兴借鉴国家“沿海地区重点发展化工”思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江化工开发区(泰兴经济开发区)。初期,10余家本土企业搬迁;1995年外资新浦化学入驻;后续,外资企业项目纷至沓来;2003年开发区继续扩大面积,筑巢引凤。2002至2011年,开发区开票销售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
相继成立其他园区。黄桥经济开发区发展锂电、生物发酵、风电装备产业。高新区构建节能环保、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产业。虹桥工业园打造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主打食品加工产业。城区工业园区发展军民两用、医疗健康产业。泰兴总体形成三区三园为主,乡镇工业集聚区为辅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十一五”时期,泰兴GDP平均增速高达18.4%。
此阶段,以要素驱动、高碳发展模式推动工业高速度发展,土地空间限制、环境治理问题迫在眉睫。
3.产业经济主导,制造业精益发展阶段(2012年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兴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以苏南为榜样,到提出自身目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变过往粗放模式,把“招商”变为“荐商”,瞄准世界前500强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向高附加值产业攀升。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出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办法、产业强市“123”工程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提质增效。
此阶段,化工行业向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转型,以离子膜烧碱和轻烃为核心,深耕氯气、氢气、乙烯、丙烯四大深加工板块。其他特色产业同步由市领导挂钩,组建工作专班,实施优化升级。历经产业升级阵痛、新冠疫情防控、经济放缓打压,泰兴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十二五”“十三五”时期,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1.1%、8.6%,特别于2018年突破千亿大关。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泰兴先后制定产业质态提升(2021-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3—2025年)、“123”特色产业攀升(2024-2026年)行动计划(方案),重点发展1个千亿级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2023年规上企业83家,工业开票676亿元,下同)、2个五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43家,398亿元)、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21家,152亿元)、3个百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产业(16家,88亿元)、节能环保产业(60家,68亿元)、新能源产业(21家,103亿元),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123”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断促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生成。2023年,泰兴制造业总体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3.6,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96.3%,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91.1%,关键工序数控率65.6%;信息技术赋能成效明显,GDP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0名。
二、智改数转网联推进泰兴制造业发展实践与挑战
泰兴坚持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于2022年获评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一)政府统筹协调,营造发展环境
在上级相关文件指导下,泰兴出台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六大特色产业,统筹推进三大工程,绘制一张蓝图确保持续深入用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高质量考核权重,特别加大新建项目“含智量”分值;立足园区(乡镇)基础,制定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的个性化考核指标。激发企业家智改数转网联活力,设置企业家日,组织企业家沙龙,在全市工业经济大会上表彰智改数转网联先进企业(个人)。用计划领航行动,用指标压实责任,用荣誉激励前行,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泰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向善。
(二)企业有序推进,实施数实融合
采取“入企诊断+外出研学”方式,开展智改数转网联诊断,千企现状症结得到摸清,发展思维得到延拓;并按照诊断结果,将培育对象建档入库。建立月度项目台账,做到面上掌握与重点跟进相平衡;并对符合要求的数字化应用提升项目实施奖补。整体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星级上云创建;系统推进市50家重点企业和30家成长企业智能工厂(车间)创建。编制《智改数转绿提优秀案例汇编》,创成3个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诊断建档、项目建设、品牌申报、案例推广,泰兴摸索出一条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之路。
(三)多方凝聚合力,形成保障格局
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意见(2016年)更新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2023年),政府奖补政策与时俱进。47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项目合作;南京工业大学产业学院落户泰兴,实现项目人才双向奔赴。信息通信行业建设基础设施,三区三园实现5G网络、10G-PON端口全覆盖;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平台+节点”亮点服务。建立“数·智”服务资源池,20家优秀服务商为泰服务,5家专业机构子公司在泰成立,2家本土制造业企业成立信息科技公司。政府倡导、高校助力、行业支撑、服务商推动,泰兴构建起智改数转网联资金、人才、设施、技术的“政校行企”式保障格局。
(四)智改数转网联新挑战
面对日新月异形势发展,高质量发展需求与信息化服务不匹配的矛盾,给智改数转网联提出更大的挑战。应对兴起的智慧农业、数字交通、银发经济智改数转网联,县级市制造业主管部门仅能通过询问方式联系相关主管部门,需要生成牵头合力,向广处发力。制造业分为离散型和流程型由信息主管科室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较为粗糙,建议转变为由信息主管科室承担牵头协调、保障构建,行业科室推进具体行业工作,向深处进击。尚未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案例应用,需加大前沿信息技术公司人才招引培育,向高处攀登。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深耕细作,但后续还要面对广度、深度、高度三个方面新挑战。
三、以智改数转网联推进泰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与展望
升华三年行动经验,抵御时代变迁挑战,从变局中选择不变量——坚持项目建设、品牌创建、标准执行。
(一)用项目建设夯实品牌创建根基
智改数转网联项目一般脱胎于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工艺改进、污染治理等传统项目。品牌创建则是传统项目的亮点展现。直接上马智改数转网联项目,似有企业信息部门自循环之嫌;从传统项目二次提炼,又感大海捞针、靠天收成悲望。如何抓住项目特点,破解由特点造成的工作难点。需要站高位切小口,积极全盘掌握项目,慧眼识别有用项目,把“捞针”变为“磨针”。需要靠前服务,引导新建工厂按照智能工厂标准规划实施;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推动满足企业深度需求即插即用式智能数字系统的研发入市,把“靠天”变为“求己”。需要理清关系,树立品牌创建是项目建设终点而不是起点的思想,加大项目建设阶段奖补范围和力度,确保注重过程实效。
(二)用品牌创建引领标准执行方向
智改数转网联新品牌是旧标准的突破,新标准是旧品牌的固化,以点面结合方式,整体推进制造业发展。当前品牌级别多、门类广,稀缺的品牌才有荣誉价值,应降低过程性、阶梯型品牌奖补,加大尖端、高端品牌奖补。品牌不仅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成果,政府除了实施资金奖补,更要推动品牌成为无形资产,提升企业信创等级,增加产品附加值。品牌示范效应来源于传播影响,以政府为主体的指标式创建推动,应转化为由行业竞争压力引起的服务商、企业自觉创建行为。通过引导创建方向、深挖品牌价值、行业传播典型,更多企业才能择善而从,进而推动行业发展、标准建立。
(三)用标准执行提升项目建设行动
信息化标准是以信息化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改数网联项目建设应当以国家标准定思路,前沿应用铸特色。大多信息化标准不是强制执行,但应通过企业、行业、社会力量推动标准建立与执行。企业以标准认定为依托,建设公开透明的现代管理制度;行业以标准互认为纽带,建立产业上下游联接机制;社会以标准共识为监督,完善关乎能耗、安全、环保类数据防篡改强制执行标准。为此,需要推动企业学习贯彻、行业完善发展、社会监督干预三种力量,不断促进新标准建立,并以新标准执行规范提升产业新发展。
通过项目凝练品牌,品牌引领标准,标准提升项目,建立三者循环促进动力,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智改数转网联展望
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智改数转网联永无止境。市场是永恒核心,脱离市场的一切行为都是无效行为,智改数转网联要永远服务于市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是智改数转网联存在的唯一理由。数据是永恒抓手,智改数转网联的表现形式是数据价值,工作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数据生成、存储、传输、挖掘、消费过程,达成数据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未来,通过智改数转网联,泰兴制造业不断完善“科研+制造+服务”体系,形成高价值数据要素,提升市场话语权,促进社会价值贡献。
(作者丁朋系泰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运行监测协调科科长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讲师管文卫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