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观点 >> 浏览文章

江苏应成为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风眼”

2025-01-2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2024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可以说是抓住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点。

2025年的江苏政府工作报告汇报了江苏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成就,更对下一步发展规划了目标、明确了方向、部署了任务、优化了措施。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人人互通、物物相联物理联通革命,极大降低了生产、生活、物流等社会成本,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激发经济增长,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一轮高潮。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极大影响全球的生产、生活、交往方式等,是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技术和行业领域。

江苏具有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科研与环境优势。江苏的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前列,集聚了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类优质生产要素,打造了适宜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基地,营造了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制度文化生活环境,也走出了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道路,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水平提供了条件。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产业行业,从而使各个行业产业发挥更大的劳动生产率,挖掘各个行业产业的产品与服务质量。而“人工智能+”行动可以将基于互联网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社会服务等领域,其运用领域十分广阔。

具有的来说,江苏在应用“人工智能+”行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潜力,应该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做示范做表率。

一是江苏“人工智能+”农业具有现实意义。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但是一个资源小省,特别是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而实施“人工智能+”农业行动对实现江苏农业现代意义独特。“人工智能+”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改善,减少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附依赖,可以实现精细化、品质化生产供给,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进农业产业增产增收、高效高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长期以来,一直为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而不懈努力,以保障粮食安全,可以相信通过“人工智能+”农业行动可以使江苏农业产业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 江苏“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业行动具有深远意义。江苏是一个工业制造业大省,在传统工业制造业上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如何使江苏工业制造业成为强势优势产业一直是江苏各界的奋斗的目标。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的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智改数转”,不仅可以巩固江苏传统制造业的地位,还可以在这一新领域取得新的位势。目前我国的新三样产品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就是中国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结果,表明这一选择的正确合理性。而江苏具有“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的广泛产业领域和物理空间,对实施“人工智能+”工业具有独特的物质条件,所以江苏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为全国作出示范和表率。

三是江苏“人工智能+”服务业具有示范意义。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其相对弱项和短板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而通过“人工智能+”服务业行动可以快速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提升和超越。“人工智能+”行动对服务业来说前景最为广阔,因为服务业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生产、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将人式智能技术与面广量大、种类繁多的服务业进行融合改造,服务业的服务效率可以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可以更加进步、服务产品会更加多元,服务业的经营模式创新更加频繁。

四是“人工智能+”行动可以较好解决目前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例如青年群体就业问题。在传统经济发展中,农村、农业成为城市失业或暂时失业务工人员的最全阵地和劳动力的蓄水池,但是在现在社会经济状况下,农村农业的劳动力水池作用不断下降,而“人工智能+””行动可以成为新型就业、灵活就业的庞大阵地,因为“人工智能+”行动可以创造出新型产业领域、无数的新型就业岗位和动态多元的社会需求。特别是面对老龄社会的挑战,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服务老年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工智能+”行动对于健康养老、老年护理等所谓的银发经济的助推作用显著。

“人工智能+”行动对社会治理的影响也会不断显现,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和乡村治理,可以实现治理的精准化、智慧化,进一步降低城乡治理成本,促进平安社会、和谐城乡建设。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蓝海,可以无限的探索与发展,而“人工智能+”是将这一技术在不同产业领域和空间的广泛应用与拓展,“人工智能+”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的温饱、工业文明时代的富裕走向服务业文明时代的发展与享受坚强技术保障。

“人工智能+”万物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江苏的各种优势的组合,已经使其处于“人工智能+”的风口,下一步也将会成为“人工智能+”风眼。

(文/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张为付)


0
上一篇: 张峰:“更”出城市“新”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