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咩···羊叫声伴随着阳光穿过羊舍,石坡乡养殖户李卫民已经开着新购置的饲料搅拌机穿梭其中。这位曾经因资金短缺只能维持几百头养殖规模的农民,如今经营着存栏上千头的现代化养殖场,青贮池里翻涌的草料散发着蓬勃生机。
“去年扩建羊舍时差30万缺口,农商行的客户经理直接用手机就帮我申请到了贷款。”李卫民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搅拌机的不锈钢围栏,身后电子饲喂系统正精准计量着每只羊的进食量。这个场景恰是壶关农商银行深耕“三农”小微、践行普惠金融的生动注脚。
在八百里太行南麓的壶关县,这支扎根本土80载的金融力量正以“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篇章。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53.91亿元,较年初净增1亿元,精准滴灌农业发展的毛细血管。
“我们推出‘一二三工作制’,要求客户经理每月至少1次实地走访、2次电话回访、3次产品宣讲。”在石坡支行,负责人李世英指着墙上的网格地图说道,“总行将254个行政村被划分为23个专属网格,每个网格配备‘金融村官+移动银行’服务小组。”这种将物理网点与数字工具深度融合的模式,让壶关农商银行的移动金融服务车月均行驶里程超过2000公里。
在服务创新方面,壶关农商银行打造出“创业贷”“农担贷”“游子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通过免抵押担保、政府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当地百姓创业致富、外出游子返乡创业。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建立“T+0”快速响应机制,将贷款审批时限压缩至48小时内,并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
夕阳西下,李卫民站在新落成的沼气发电站前,望着输电线接入国家电网的计量表。“现在羊粪、牛粪都能变电能,每年能增收10万。这新鲜玩意儿,让咱农民也赶了回时髦。”暮色中的壶关农商银行大楼灯火通明,信贷管理部的键盘敲击声与乡村振兴局的产业规划图在此形成奇妙共振。在行长办公室墙上的网格地图,一个个被标记着重点支持的农业合作社,像繁星照亮太行山的沟壑纵横。
夜色渐深,太行山麓的点点灯火次第亮起。壶关农商银行的移动服务车仍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车灯划破黑暗,如同穿行在田野间的金融之光,照亮更多像李卫民这样的奋斗者的前行之路。(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