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戈壁滩上的 “追光” 实践

2025-05-23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茫茫戈壁上,一座由数万面定日镜组成的“蓝色海洋”正以科技之力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5月22日,以“声动青海”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媒体团抵达了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感受了戈壁“追光者”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的光热发电项目的魅力。

作为我国光热发电领域的领军企业,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控”)扎根高原十余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推动光热发电技术国产化、规模化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了“青海方案”。其技术团队覆盖热能、自动化、机械等多个领域,全面涵盖太阳能热发电涉及的所有技术范畴,自成立起便锚定光热发电核心技术攻关目标。

回顾其发展历程,2013年7月5日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青海中控一期10MW工程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我国第一座、全球第三座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创造了多项国内纪录,且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此后,公司持续优化技术,于2015年开展一期10MW熔盐改造项目,并在2016年8月20日实现10MW塔式熔盐光热电站全流程打通并成功并网,各项参数完全符合设计值。

二期50MW项目同样成绩斐然。作为国家能源局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也是浙江省对口援青单体投资最大项目,其于2016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项目采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路线,规划用地3.3平方公里,可满足当地8万余户家庭的清洁能源需求,每年节约标煤4.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4万吨。2018年12月30日,二期项目建成并网。在后续运营中,该电站不断刷新纪录:2020年2月1日至13日,连续运行292.8小时;2021年9月10日,单日发电量达112.86万千瓦时,相当于22.6小时满负荷运行;2022年全年实际发电量1.464亿度,发电达成率100.26%,成为全球首个年度实际发电量超设计值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2023年发电量1.524亿kwh,达到年度设计发电量的104.38%,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目标,且提前10天达成年度设计发电量,较2022年增长4.13%。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自主创新的坚持。青海中控采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实现电站关键装备全国产化设计、制造与大规模稳定运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完成多项新产品和装备研制,聚光精度、光热转化效率等技术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公司掌握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整体解决方案、镜场大规模聚光控制等核心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凭借技术实力,公司于2014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12月被评为“科技型企业”,2016年12月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谈及未来规划,青海中控有着清晰的目标。公司计划依托现有项目运营经验,在青海选址建设多个100兆瓦光热电站,打造中光青海光热发电基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持续推进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作为太阳能热发电企业,青海中控将持续深耕技术研发、工程应用与产业化推广,响应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号召,助力青海省及海西州打造国家级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清洁能源送出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从最初的项目落地到如今的技术领跑,青海中控在戈壁滩上走出了一条绿色能源发展之路。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化与产业协同的拓展,这家企业将继续在清洁能源领域发力,为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实现“双碳”目标增添动能。(文/余瑜 图/刘春林)


0
上一篇: 从“地窝子”到“东方红拖拉机”背后的历史印记:德令哈农垦博物馆致敬垦荒者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