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九岭山的“活地图”与“守护神”——记江西省靖安县“中国好人榜”获得者、首位“民间林长”包训详

2025-10-2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清晨六点,当初升的朝阳还未完全驱散萦绕在江西省靖安县九岭山的薄雾,当晶莹的露水仍眷恋地挂在草叶尖,一个身影已经踏着熟悉的路径,钻入了这片苍翠的怀抱。他走得很轻,像是怕惊扰了山林的清梦,时而蹲下,手指温柔地拂过灌木的叶片,时而掏出手机,对着枝头的新芽或花苞认真记录,嘴里还习惯性地嘟囔着:“今天这株开得更旺些……”

这,是包训详一天中雷打不动的开场,也是他过去三十年间,与这片山林无声的晨间对话。

山林之子,从童年玩伴到终身守护者

包训详是土生土长的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人。他的血脉,似乎早已与九岭山的泥土、溪流、林木紧密相连。童年时代,他便跟着长辈在山里奔跑、嬉戏,山间的每一缕风、每一声鸟鸣、每一朵野花,都是他最初的玩伴。那些在城里孩子看来陌生甚至略带畏惧的自然生灵,于他而言,却如同家人般亲切。

这份深植于心底的热爱,在1994年找到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他加入了港背村护林治安队。从此,巡山护林,从一种本能的亲近,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今,59岁的包训详,足迹早已像藤蔓般,缠绕住九岭山的每一寸肌理。从低洼处潺潺流淌的山涧,到荆棘丛生、人迹罕至的林深处,哪里有一片映山红每年最早绽放出火焰般的色彩,哪一棵老树的野果结得最为繁盛饱满,他都如数家珍,清晰地烙印在记忆里。

“我闭着眼睛都能在山上溜达一圈!”这句带着十分自信的话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三十年如一日他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知后的底气。正是这份对山林近乎本能般的熟悉与刻骨铭心的热爱,让他在2025年8月,被靖安县林长办正式邀请,成为全县首位“民间林长”。

初次听到“民间林长”这个称谓,包训详坦言还是头回听说。但当了解到其核心职责——充当社会监督的“眼睛”,补充政府护林力量时,他不禁咧嘴笑道:“其实哪用特意安排,我这三十年,早就就在干这些事了。”

孤勇“暗哨”与乡村“布道者”

包训详说的,确是实情。护林生涯中,不乏惊心动魄的时刻。2020年8月的一天上午,他巡山至山涧下游,敏锐的耳朵捕捉到水中传来异样的“滋滋”电流声。他心下一紧,悄悄靠近,果然发现有人正在偷偷电鱼。“那片水域里有珍贵的娃娃鱼(大鲵),电鱼机一开,大小鱼虾,甚至连鱼卵都活不成,对生态是毁灭性的打击。”怒火与责任感瞬间涌上心头,他当即悄悄退开,给当地公安派出所打电话报告。然而,举报之后,他并未安心回家等待。接下来的三天,他每天凌晨就独自前往案发地附近蹲守,忍受着蚊虫叮咬和山间的寒露,像一名耐心的猎人,等待着破坏者的再次现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三天凌晨,他配合当地公安派出所将6名违法分子堵了个正着,人赃并获。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保护了那片水域的生态,更在无形中改变了港背村的氛围。“现在村民都跟我一条心了。”说起这个,他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骄傲,“一开始跟他们讲护林、讲生态平衡,没人愿意听,觉得不能砍树、不能捕猎,断了财路。我就天天在村口、在田埂上,逮着机会就跟他们念叨,讲山林涵养水源的好处,讲保护动物对生态链的重要性。时间长了,大家耳根子磨软了,也亲眼看到环境变好森林旅游开民宿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慢慢就懂了,认同了。现在林子里有点什么不寻常的动静,比如听到可疑的锯木声,看到陌生的车辆,村民第一时间就给我打电话。”

包训详从一个孤独的守护者,变成了凝聚乡村共识的“布道者”,将生态保护的种子,播撒进了更多村民的心田。

山间“博物学家”与意外发现者

采访间隙,包训详突然把手指竖在嘴边,发出“嘘”的一声,眼神锐利地投向不远处的树丛:“听!”顺着指引望去,只见枝叶间敏捷地闪过一团灰褐色的小身影。“是斑头鸺鹠,一种小猫头鹰,夜里活动,早上这会儿刚要歇着。”他压低声音,如数家珍地解释,仿佛在介绍一位邻居的作息。

“这山里的东西,我闭着眼睛,光凭声音、气味,都能辨个八九不离十。”说着,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手机,翻动相册。那里面,简直是一个微型的九岭山生物图谱。“你看,这是红嘴相思鸟,羽毛漂亮得很,去年春天在那棵老松树上拍的;这是豹猫,机警得很,我巡山时偶然抓拍到的,就那么一瞬间;还有这个,白颈长尾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们这山上,现在也不算罕见了呢。”相册里密密麻麻存着几千张照片,每一张他都能准确地说出拍摄的物种、精确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仿佛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一个他与山林朋友相遇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九岭山成为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生态考察的“香饽饽”。来来往往的专家学者多了,包训详也成了他们最好的向导和学生。他如饥似渴地向专家们请教,学习辨认植物、区分鸟类,了解哪些是国家级、省级的保护物种。多年的积累,让他从一位朴素的护林员,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土专家”。他通过拍照、制作标本等最朴实的方式,记录了1600多种动植物,其中赫然包括900多种国家一二级珍贵保护动植物,如珍稀的龙舌草、风兰、短茎萼脊兰等。

然而,最让包训详引以为豪的,是2018年那次激动人心的意外发现。那是在一片地势险峻、常人不敢涉足的陡坡上,他的目光被几株开着淡黄色小花的植物吸引。那花瓣形态独特,宛如展翅欲飞的精灵。“当时就觉得不一般,心扑通扑通跳,赶紧找了不同角度拍了好几张照片,发给了南昌大学的教授请教。”等待回复的那几天,他坐立难安。最终,教授带来的消息让他欣喜若狂——那竟然是野生大黄花虾脊兰!这种被誉为植物界“金丝猴”的极珍稀植物,此前从未在九岭山区域被发现过。“那一刻,”包训详回忆道,眼中依然闪烁着光彩,“感觉比拿了什么大奖还要高兴!”这次发现,不仅为九岭山的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对他三十年坚守最好的褒奖。

温柔“医者”与未来“播种人”

巡山路上,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是常事。每一次相遇,都牵动着包训详的心。2020年夏的一天,他在港背村后塅组大山里巡山时发现一只美丽的白鹇,翅膀受了伤,无力地蜷缩在灌木下。他立刻小心翼翼地脱下自己的外套,轻轻将它包裹住,像怀抱婴儿一样,一路小跑着下山,四处寻找兽医。“那几天我天天去看它,给它采最新鲜的野果,看着它精神一天天好起来,直到它能重新振翅了,才选了个好天气,把它送回原来那片林子。”放归的那一刻,看着白鹇融入林间的身影,他心中才感到真正的踏实。

据统计,这些年来,经他手救助的领角鸮有2只、斑头鸺鹠6只,就连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的娃娃鱼,他也成功救助过32条。“它们是山里的朋友,是这片生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着它们好好的,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心里才踏实。”这份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一次次伸出援手。

除了护林队长和“民间林长”的身份,包训详还有一个他极为看重的角色——璪都镇中小学自然教育辅导老师。每当上课,他就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山这座天然的课堂,教他们辨认常见的植物,聆听并分辨各种鸟类的鸣叫,讲述山林里的趣事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有次户外课堂结束,一个孩子跑过来,拉着我的衣角,仰着小脸很认真地说,‘包爷爷,我以后也要跟你一样,当个保护大山的专家’。”说起这个瞬间,包训详的声音不自觉地柔软下来,眼角泛起细密的笑纹,“那一刻我就觉得,值了!护林,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能让更多的孩子,从小爱上这片山,理解保护自然的意义,愿意接过这根接力棒,那这片山林,才是真的守住了,有了未来。”他,不仅守护着当下的青山绿水,更在精心播种着未来的希望。

生态“代言人”与荣誉“新起点”

港背村,曾因丰富的竹木资源而成为有名的“万元村”。几十年前,村民们大多依靠砍竹子、卖木材为生。到了上世纪90年代,县里推行封山育林政策,传统的“靠山吃山”模式难以为继,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村子一度面临“空心化”的窘境。

然而,青山不负有心人。近些年来,随着封山育林和生态保护的成效日益显现,九岭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港背村也因此迎来了新的生机。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以及偶尔现身珍稀动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学者和媒体前来。包训详,这位最了解这片山林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乡绿水青山最权威、最动情的“代言人”。

他先后登上中央电视台《山水间的家》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示家乡的生态之美;接受过人民日报、央广网等主流媒体的采访,讲述他三十年的护林故事;甚至还接待过沙特、非洲等地的外国友人,用最质朴的语言和行动,传递中国基层的生态保护理念。“能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好山好水,了解我们保护生态的努力和成果,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说这话时,他脸上藏不住的笑意,比山间的阳光还要灿烂。

今年10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榜单全国共138人,江西9人上榜,其中靖安县包训详以“动植物保护活‘百科’ 31载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事迹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

谈起近年来获得的“江西好人”“璪都好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包训详很是珍惜和自豪。他说,这些荣誉,是社会对他多年付出的认可。而如今,肩上多了“民间林长”这份沉甸甸的聘书,他感到责任更重了一分。“这不是一个虚名,是信任,更是担子。”

时近正午,太阳升得老高,林间的雾气早已散尽,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包训详整理了一下他的背包——里面常备着水、干粮、记录本、手机和简单的急救药品,又准备朝着山林更深处走去。“我没事就喜欢去山里转转看看,”他平静地说,“总觉得,那里总会有一些事情等着我去做。”

告别之后,包训详那略显瘦削却异常坚韧的身影,渐渐融入无边的绿意之中。他的脚步依旧沉稳而坚定,胶鞋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渐行渐远,最终与山风、鸟鸣、流水声融为一体。就像过去30年里的每一天一样,他继续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山林,也守护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直至成为这图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黄磊 钟南清


0
上一篇: 强化审计“把脉问诊”国企对外投资
下一篇:湖北监利烟草:开展国测样本客户库存吻合度抽查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