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大将故里歌声扬——湖南省会同县脱贫攻坚生动画卷

2021-03-19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作者:兰卓湖 陶谋 曾照宇 蒋杰霖 何乐川 肖小忠 容贵   加入收藏

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同志的故乡,属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革命老区县、军事禁区县、视同少数民族自治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8镇10乡230个村13个居委会,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7.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5万人。其中侗、苗等2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5.1%。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7个(含深度贫困村4个),2014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23.63%,2020年12月底,系统内贫困人口19089户68986人。

近年来,会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和怀化“西南明珠”的会同新篇章,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会同县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素有“广木之乡”“南竹之乡”美誉。

大山阻隔,林深路远,人们守着丰富的资源却过着穷日子。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的会同,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19089户68986人。

绝不能让贫困再持续。2013年,精准扶贫号角吹响,如春风拂面,席卷大将故里、红色热土会同。

金戈铁马,尽锐出战,攻城拔寨。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会同人民弘扬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革命精神,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善作善为,牢牢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深刻践行“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的理念,强基固本增后劲,用党员干部高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全面小康,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有支撑、利长远”的脱贫与发展之路。

2018年,会同县实现脱贫摘帽,87个村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底,全县6898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雪峰飞歌,巫水吟唱,大将故里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脱贫战歌。

发展一个产业 带富一方群众

秋日的雪峰山,苍翠挺拔,起伏连绵。

山脉南面,一个叫会同县宝田乡岩鹰坡的地方,平均海拔700米,终年云雾缭绕。

一片片绿油油的梯田茶园随着山势延伸开来,宛如一条条宽阔的绿带,摇曳多姿。

茶园里,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苗家侗家采茶姐妹散布在茶树丛中,一边采茶,一边唱歌,打破了山间的沉寂。

56岁的唐自菊就是其中一位,她家住宝田翁料村。几年前,丈夫在外打工时把腿摔断,落下残疾,失去劳动能力,2016年她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茶园真是一个聚宝盆!”唐自菊掰着手指头计算,到茶园采茶,每天有一二百元收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工资,同时还照顾了家里3个孙子,此外年底还有合作社分红。

这个茶园叫宝田茶场,茶场建立于上世纪70年代。因经营管理不善,老茶园杂草丛生,周边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荒山,附近老百姓生活穷困,找不到致富门路。

在会同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下,2004年潇湘茶业有限公司进驻茶场。经过10余年的发展,岩鹰坡120个山头连成一片,全部种上了有机茶,成为全省海拔较高、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高山有机茶园,产品远销欧盟。

宝田茶场的成功实践令人欣喜,给人启迪,更引发了会同决策者的深层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使扶贫产业上规模、可持续?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借宝田这块“宝地”,2015年,会同县整合资金,一改过去“撒胡椒面”扶贫模式,委托企业承担扶贫任务,创造性提出并构建茶叶委托扶贫模式,并在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第6期《工作情况交流》得到推介。

2015年至2016年,潇湘茶业的子公司宝田茶业有限公司新开茶园132公顷,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合作经营管理模式,帮扶宝田、漠滨、朗江3个乡镇的10个村1427户4962名贫困人口,股份比例为1:1:1:7,其中贫困对象占7成。

“委托扶贫”锻金叶,一杯香茗助丰收。会同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到茶场打工,得工钱;茶园丰产后,有分红。一地多收,鼓起了农户的钱包。

宝田村贫困户梁云秀,曾因母亲重病致贫。5年前,公司优先考虑她和丈夫蔡文中到茶场上班,夫妻俩一年的工资将近10万元,不但还清了欠债,去年还建了新房,买了车,实现脱贫。

图:宝田茶园  佘艳红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怀化市政协副主席、会同县委书记杨陵俐表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会同县把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核心,因人因地施策,持续精准发力,千方百计通过产业持续发展促进群众收入稳步提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会同县探索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可持续产业发展模式。首创“六个一”当家产业自主选择模式,大力推进贫困户当家产业“一丘田、一处园、一片林、一个圈(塘)、一个店(小作坊)、一份流转或股份收入”的“六个一”自主选择,实现自主产业贫困户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扶贫要扶志、扶勤不扶懒问题,农户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带动惠及贫困人口13165户47575人。

“小魔芋、大魔力”。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魔芋适生区,会同县依托湖南博嘉魔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魔芋产业,实行产业规划、技术培训、种苗供应、加工销售“四统一”,魔芋产业迅速做大做强。目前,魔芋种植基地遍布全县18个乡镇,年产值2亿元,带动了87个贫困村、2860户贫困户9230人脱贫致富。“会同魔芋”获时任省委书记杜家毫点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宝田茶叶、会同魔芋、苦瓜茶、食用笋、黑泡茶、火塘腊肉……近年来,会同县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向广袤的大山要财富,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和龙头企业,把产业“特色”做成扶贫“亮色”,重点发展茶叶、魔芋、优质稻、竹笋等产业的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快速崛起。会同魔芋、会同竹笋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会同县荣获全省十强生态种茶县。

产业兴,百姓富。2014年以来,会同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15亿元,实现贫困户发展产业受益全覆盖,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1500元。

一张张闪亮的会同农产品新名片,代表着一个个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产业迅速成长,托起会同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千年梦想。

点亮一盏明灯 照亮一个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作为会同党政负责人,怀化市政协副主席、会同县委书记杨陵俐和会同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立志有着浓浓的“教育情结”。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周立志说:“对教育的投资,是花最小的本钱,做最大的买卖。会同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最经济、最效益、最持久途径深入推进,提升办学质量,推进均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带着梦和远方,乘风破浪,阔步前行。”

2020年高考会考成绩公布,会同县高考各批次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较上年均又有新突破,一本上线率稳居怀化各县市区第一。至此,会同县高考质量连续八年、初中会考连续四年综合评估排名怀化全市第一。据统计,近三年,会同县建档立卡贫困学子考入大学共计1057人。

教育助力脱贫,脱贫反哺教育。“穷财政办富教育的会同样本”引发各方关注,纷纷前往考察学习,探寻会同教育强势崛起的“密码”。

教育优先,体系致胜。近年来,会同县坚持做到教育资源优先、教育项目优先、教育经费优先、教育人才优先,将全县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从幼教到义务教育、从普高到职教全方位发力,形成多层次教育办学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构建了向善向上的教育生态体系。

家门口就能“有学上,上好学”。2014年以来,43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全面完成,会同县一中整体搬迁新建项目、城北学校、芙蓉学校等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59所村小标准化、2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据统计,2014-2020年该县学校建设总投入达5亿元以上,仅义务教育新增学位5000多个。

走进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乡金子岩小学,现代化的六层建筑挺拔耸立,欲与天空试比高;标准化的红色塑胶操场宽广平整,在翠绿的大山怀抱中格外醒目,近700个孩子在这里快乐嬉闹追逐着……

“校园美丽,教室宽敞,在家里从阳台就能看到操场,孩子走过去五分钟不到,方便又安心。”易地搬迁到会同县城山水龙城小区的贫困户向宏泽指着芙蓉学校自豪地说。在会同,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学校都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硬件更“硬”,老师更“强”。近5年来,会同县累计招考特岗教师374人、公开招聘教师200人、定向培养师范生262人,全部向农村一线倾斜。大力推进“名师培养”工程、“乡村教师提升”计划,依托“国培”师德养成示范县项目、县培项目、校本研修项目等累计培训教师1.2万余人次,全县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参训率达100%。目前全县拥有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本土“专家”127人,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9个。

“要想子女早成才,读书送到城北来。”在湖南省特级教师饶菊芳带领下,2018年新投入的会同城北学校成为响当当的优质学校,让该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32人就近实现“上好学”。

不漏一人,一个不少!会同县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从县内到县外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建立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平台和“三帮一”控辍保学责任体系,为1.2万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2014年以来,全县发放建档立卡学生普惠和特惠资助资金37106.6万元,惠及581142人次。

就业一人,致富一家。会同通过“普教”“职教”“职业培训”协同发展,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积极实施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技能培训等计划,让学生和贫困户掌握更多创业技能,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生成自我造血能力,进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免费上大学,端起铁饭碗,感谢党的好政策。”会同贫困学生石赢、李满丽通过自身努力,初中毕业分别考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她们都回到会同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2010年以来,会同县面向贫困学子培养了公费师范生近400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老师在坚守,学生‘挖’不走。”会同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同实施安居工程、福利工程、尊师工程,让教师安心育人,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教师人均工资预算收入高出公务员9722元。

“会同教育的崛起绝非偶然和一日之功,它是会同长期持续构筑的良好教育生态体系与科学的体制机制所驱动和支撑的必然结果,因而,它也绝不会是‘昙花一现’。”众多教育专家深入会同考察后纷纷由衷感慨。

乐以教育为民先,一片冰心在玉壶。会同县倾心用力办教育,大将故里这张闪亮的“教育名片”被越擦越靓。会同县教育发展相关经验做法也被新华社、《半月谈》进行了深度报道。基础教育工作得到时任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肯定。2018年,会同县被认定为湖南省“教育强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笑容映在脸上 歌声响彻大山

晚秋时节,巫水碧波荡漾,流水依依,两岸青山叠翠,诗意葱茏,暖阳洒落,美不胜收。

若水镇望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姚绍春、胡跃飞夫妻俩坐在院里,沐浴着秋日暖阳,享受这难得农闲时光。

两人拿出账本,卖鹅得了1000多元,卖酒收入2000多元,卖蛋收入1000多元……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望东村,巫水穿流而过,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姚绍春、胡跃飞夫妻俩被大山所困,交通不便,丰富的山货卖不出去,只能靠一把柴刀,一日三担柴,日子过得紧巴巴。

在精准扶贫方略的指引下,姚绍春夫妻在自家院里养起鸡鸭,办起养殖场。望东村的道路更是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通往镇里的小路也变成了宽阔的二级柏油马路,一头连着若水镇、洪江古商城,一头连着高椅古村,成为旅游黄金线重要节点。

“以前做梦都不敢想,今年我们定下一个小目标,年收入3万元以上。”姚绍春购买一辆农用车,赶集日开着车载着农产品去卖,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奔小康的胡跃飞也加入了村文艺队,唱歌跳舞愉悦身心。

要致富,先修路。会同县以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区域发展、精准扶贫、山地旅游、产业布局、服务民生深度融合。2014年以来,共投入13.8亿元,完成3266.9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和通组公路建设全覆盖。

一条条农村公路盘山绕水,飘舞在会同的山乡大地,如同一条条富民彩带,穿梭于各村各寨和产业基地,让一座座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一个个村寨越来越美。

图:会同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全部自然村实现通达。这是高椅邓家村路段 张镭 摄

农村公路大变化只是一个缩影。

强基础,固根本,利长远。在脱贫攻坚战中,会同县坚持不投机取巧,不做表面功夫,不遗余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农网升级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薄弱小学改造、网络通讯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九大工程”,全县农村路网电讯得到大提升,贫困人口衣食住行得到大改善,教育医疗就业饮水等得到全方位保障。且看这张2014年以来的成绩单——

累计投入就业扶贫资金4905.699万元,培训贫困劳动力2998人次,开发扶贫特岗和公益性岗位2266个,建成扶贫车间31个,29423名贫困人口通过转移就业稳定增收。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234户13326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就业人数达5570余人。从2020年开始,全县所有搬迁对象都能享受入股分红,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

累计为贫困群众报销住院费用29682.97万元,惠及113856人次。完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启动了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搬迁新建工程,让群众的看病成本较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前降低了20%。

累计投资21956.98万元,解决25.9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

投入13862.9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62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425户,做到应改尽改,保障所有贫困户和农户的住房安全。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30个行政村农网升级改造全覆盖,4G有效覆盖和光纤通达、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一门式”服务窗口设置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覆盖率100%,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全国抽检评估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会同县作为湖南省随机抽检对象之一,获得了好评和肯定。

数据背后见证了会同县百姓沉甸甸的获得感,折射出人民底色和民生温度。

“我家住在雪峰村,青青松竹,袅袅炊烟,大山深处贡米香,绿色环保味新鲜,山里人民勤劳勇敢……”傍晚时分,夕阳西沉,溪水欢唱,建档立卡贫困户雷晚英和村文艺队姐妹们早早吃过晚饭,聚集在广场,唱起村歌跳起舞打起鼓。

高椅乡雪峰村因雪峰山而得名,村民散居大山之中,是会同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一个山村,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这几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雪峰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以文化人,深挖特色文旅资源,激活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019年底,雪峰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深度贫困村已蝶变为脱贫致富“网红村”,并获评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歌’唱出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也唱出了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无限喜悦。”雷晚英办起民宿奔小康,“精准扶贫让村民腰杆子直了,精气神足了,大家都在努力追求美好生活。”

跟雷晚英一样,会同县近7万贫困人口挺起腰杆,脱贫奔小康,唱响新生活,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已变为现实。

大将故里,歌声飞扬!

文/图 会同县扶贫办

作者:怀化日报社 兰卓湖 陶谋 曾照宇

会同县融媒体中心 蒋杰霖 何乐川

会同县教育局 肖小忠 容贵

编辑:翟晓汀

0
上一篇: 挪穷窝、搬新家、展新颜——感受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精彩“后半篇”
下一篇:广西南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精准布局 尽显“绣花功夫”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