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清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龙潭乡黄草坝村的山间传来此起彼伏的羊儿叫。健壮的山羊从羊舍鱼贯而出,成群结队地奔向山间觅食。喧闹声中,羊倌张金才开启了新一天的放牧生活。
山间觅食的黑山羊。摄/张富彪
黄草坝村地处山区,林草资源丰富。作为黄草坝村挂联帮扶单位,普洱市思茅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积极动员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采用放牧与喂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黑山羊生态养殖。
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联系到了龙潭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畜牧养殖专家来到黄草坝村进行技术指导,包括黑山羊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技术等方面。专家们不仅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还实地走访了各家养殖场,手把手教授操作技术,推动了黑山羊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前张金才和黄草坝村其他村民一样,仅靠种植玉米等作物为生,经济收入单一。2016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动员和帮助下,张金才开始养殖黑山羊。他得到了4000元的扶持资金用于修建羊圈,并通过培训掌握了养殖技术。从最初的十几只黑山羊发展到今年的275只,他的养殖经验不断丰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近几年,每年大约能卖五六十只黑山羊,年收入约13万元。通过养黑山羊,家里日子越来越好,我的新房子都盖起来了!” 张金才一边赶着羊,一边高兴地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农户放养黑山羊。摄/张富彪
“山上放养的山羊跟家养的山羊肉质不一样,山羊每天山上山下来回跑,在运动中生长,肉质紧实,味道十分鲜美。品质提高了,销售自然不愁。除了外地收购商上门收购外,当地餐馆才是张金才的大客户,因为张金才为人忠厚老实,羊肉品质好、价格公道,与餐馆老板们建立起了稳定的供需关系。在黄草坝村,像张金才这样的黑山羊养殖户共有46户,养殖黑山羊总数达4000余只,户均养殖86只。全村仅卖黑山羊一项收入就达160多万元,黑山羊养殖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喜羊羊’。”黄草坝村党支部书记李绍文介绍道。
经济收入改善了,张金才又遇到了“难题”。随着圈养的黑山羊数量越来越多,每月产粪量大约在100公斤左右,除了自身的消耗,处理羊粪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思茅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在下村走访中了解到该情况,帮他确立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方向。羊粪是纯天然的有机肥料,含有机质氮、磷、钾等成分,其中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其他粪肥,是上好的农家肥原料,羊粪还田后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通过龙潭烟叶工作站牵线搭桥,把羊粪卖给需要有机肥的村民。这样一来,张金才不仅可以解决羊粪处理的问题,而且还能赚取额外收入。现在,张金才每年仅靠售卖羊粪就能额外收入一两万元。
张金才的成功案例也让村里更多人看到了黑山羊养殖的潜力和优势。思茅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黄草坝村第一书记周应宏对黑山羊养殖产业充满信心:“我们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黑山羊的品质,也丰富了村民的经济来源。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优化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郑义 邹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