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土特上架 “家香”远行

2024-12-2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我要的牛干巴晾晒好了就及时寄给我,还是原来那个地址。”这位顾客是第三次打电话买牛干巴,挂断电话后,李福元继续晾晒着牛干巴。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李福元家的小店里,自制的牛干巴等当地农特产品,吸引了很多回头客。

李福元夫妻俩都是80后,多年一直在外务工。有一次购买家乡特产时,他们注意到家乡鲜有人开店售卖牛干巴。他们认为这是个商机,两口子决定返乡创业。

2012 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李福元开了一家特产经营店,主打产品就是牛干巴。“刚开始经营的时候,连调料都配不好。”李福元说。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制作风味出众的牛干巴。为此,李福元跑遍了附近的村子,四处向本地的牛干巴制作师傅请教学习。

李福元边学边摸索,经过不断的尝试,腌制的牛干巴越来越好,他还发现,用果树木炭熏烤出来的牛干巴味道更好,能保证其原生态的鲜美口感。

每年立冬后,是小店订单最多,也是夫妻二人最繁忙的时候,两口子要提前一个月准备好牛肉等原材料,并严格按工艺腌制。

李福元的妻子陈菊妹制作牛干巴。摄/李瑞雪

制作一块上好的牛干巴工艺繁复,要选用海拔相对较高地区天然散养的小黄牛,经过解牛、切条、称重、腌制、烟熏、晾晒、风干等十多个工序,才能制成肉质好、肉丝细、腥味少的红河本地特色牛干巴。

晾晒牛干巴。摄/李瑞雪

随着口碑累积,李福元夫妻的小店生意日益红火,牛干巴不仅受当地客户的欢迎,还通过邮购的方式发到外地,让远近顾客能尝到红河的乡土美食。

2021年,李福元获准成为红河县烟草专卖局的一名零售户。该局的工作人员结合李福元的需求,按照“一店一策”思路提供指导,建议他增加本地特色农产品种类,转变经营理念,推出送货上门、免费邮寄等便民服务。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李福元在商品陈列、店铺形象优化、经营数据分析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会了分析不同目标群体需求的方法及科学备货技巧,重要的是订货资金周转也顺畅了。

李福元销售的土特产,有当地梯田出产的生态红米、紫米,有大山深处的木耳、香菇、茶叶等土特产,全部都是向当地村民采购,因此也带动带动周边乡镇村民不断增加收入。

随着小店里商品种类的增多,李福元每天都会分析小店商品的售卖情况,进行商品搭配,发挥出相互“引流”的作用。慢慢地,小店的销售量不断提高,从牛干巴“专卖店”变成了多元化的特色小店。

“我打算通过快递寄送、线上销售的方式,不断扩大销售规模,让我们当地的农产品走出去,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李福元说。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龙洪平)


0
上一篇: 云南石屏:民宿小店升格“诗意栖居”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