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经粮协同激活土地潜能,绿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5-03-1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意渐浓,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甸头村上牛凹千亩烟田连片区,一垄垄嫩绿的豌豆苗随风轻摆。近年来,嵩明县烟草分公司联合农业部门、当地合作社,创新推广“烤烟+豌豆”协同模式,以“烟田不闲、烟农增收、土地增效”为目标,在冬春时节开展粮烟协同轮作,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与植烟土壤保育双赢的乡村振兴路径。

上牛凹冬春豌豆田鸟瞰。摄/杨锡坤

“时间差”变“增收链”

“往年开春烟田空着,主要以冬闲地为主,现在由政府补贴500元/亩,抢种一季豌豆,3个月就能采收,每亩增收2500元不成问题!此外,部分烟农多以“蔬菜+烤烟”模式为主,栽种模式存在时令冲突,也不利于土壤保育与后续烤烟种植。”彩云烟农专业化服务合作社社员王春介绍道。

他算了一笔账:去年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烟农自己摘豆掐尖,合作社统防统治,“烟叶收完种豌豆,土地不歇,收入翻番,烟农少投入多收益。”

“生态账”叠加“经济账”

“小春作物不是简单的‘填空’,更是养地的关键。”阿子营烟站站长指着一片试验田解释,豌豆根系发达,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每亩地为土壤增氮约5公斤,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来年烤烟种植时,烟株长势更健壮,各类土传病害发病率会明显下降。”同时,烟农还可以卖豆,掐“豌豆尖”,在减少土壤保育成本的同时还能增加烟农收入。

“单打独斗”转向“三方联动”

合作社理事长张绍金介绍:“之前阿子营街道小春作物多以小麦、大麦、荞麦等为主,主要作为家畜饲料,作物农产品深加工潜力弱,烟农收益不高。现在农业部门、烟草公司的资金、政策支持与合作社的贯彻实施下,阿子营街道积极发展了‘烟豆协同’发展模式,冬春豌豆产业得到了规模性发展。后续,我们将积极尝试和省农科院、农业院校、农副产品开发企业探索合作,积极尝试开发豌豆粉等深加工类农产品,拉长豌豆种植加工收益链条,为烟农创富增收谋新路!”

上牛凹豌豆连片大田。摄/杨锡坤

在阿子营街道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的背景下,下一步将引导烟农深化与合作社的联结机制,积极推广“烟田托管”+“统防统治”的烟粮协作发展模式,不断压缩规模连片豌豆种植管理成本,提高烟农实际收入,为乡村振兴+烟农致富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

(文/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潘紫钰)


0
上一篇: 大棚育秧忙 “育”出春耕“好苗头”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