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周新村,黄花菜在风中翻涌着碧色波浪。田间地头,几个熟悉的身影正蹲在垄边,和村民们一起查看花蕾长势。他们是湖南中烟吴忠卷烟厂派驻周新村的驻村工作队——这支队伍自2021年入驻以来,始终坚守岗位,用四年光阴将“穷窝窝”变成“金花村”,今年,他们仍将继续扎根这片土地,用行动诠释“不换队、不断档”的帮扶承诺。
四年深耕:从“贫瘠地”到“致富园”的蜕变
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周新村就是一个坐落在这里的小村落。毗邻罗山,地处一道自西向东的夹皮沟,曾因“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的恶劣环境让村民犯愁。2021年工作队初到时,村里黄花菜种植面积不足900亩,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人均收入不过万元。
太阳山镇周新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
“要让村民有盼头,就得把‘输血’变‘造血’!”驻村工作队队长带着队员们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他们走遍550户村民家,记下200多页“民情台账”,最终把养殖业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黄花菜作为富农产业:落实以湖南中烟帮扶资金为主的145万元,建设客商综合服务中心;以国烟帮扶资金为主的276万元,建设一座1500㎡的瓜果蔬菜保鲜冷库,解决“丰产难存”痛点;搭建“好物我代言,走进太阳山”网络直播基地;推动合作社纳入国家烟草农产品名录,黄花菜、牛羊肉远销14省市,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盈利达202.97万元。2025 年,合作社实现首次分红,人均分红 490 元,创下历史先河。
周新村村民与驻村工作队采摘黄花菜。
如今,周新村黄花菜种植面积翻了一倍多,达到2255亩,200多户村民靠此增收,村民人均收入跃至2.18万元。“以前种黄花怕滞销,现在工作队给建冷库、找销路,俺家256亩黄花,今年能卖60多万!”种植大户周福贵看着含苞待放的黄花菜,脸上的笑比黄花还灿烂。
以心换心:从“外来者”到“自家人”的融合
裕华二小学捐赠校服。
“驻村不是‘镀金’,是来当‘村民’的。”四年来,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得信任——为裕华二小70名学生买校服、修教室,资助14名大学生圆“大学梦”;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道,改造135户“卫生厕”告别“脏乱差”;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78岁的马由不老人总爱搬个小马扎坐在他家的巷子口。“刘书记给俺送过米送油,王队长帮俺转运过扶贫煤,工作队的人,对俺们真的好!”老人说起这些,眼里总是泛着泪光。低保户祁院章更感慨:“工作队帮俺们,出主意,鼓励4亩地全种了黄花,加上在外出打工,一年收入7万多,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坚守承诺:从“四年之约”到“长期深耕”的决心
今年,正值乡村振兴驻村轮换节点,但周新村的村民们却收到一个暖心消息:吴忠卷烟厂驻村工作队不换人员、不撤队伍,将继续留在村里。“我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接续奋斗才能让成果更扎实。”驻村队长王胜利翻看着驻村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着:“2021年7月15日,第一次参加村委会,马杰支书说‘周新村缺的不是地,是盼头’;2023年8月20日,冷库竣工,围观的人群半小时都没散去;2025年5月26日,2134名村民人均领取490元产业分红……”
“下一步,我们要建黄花菜深加工车间,开发即食花干、花酱;还要依托罗山资源,试点‘黄花采摘+民宿体验’乡村旅游,让‘致富花’再结‘旅游果’!”队员们指着新绘制的产业规划图,眼里满是干劲。
夕阳下,黄花菜田的金色波浪与驻村队员的身影交织成画。他们用四年时光让“穷窝窝”蝶变,更用“不换队、不断档”的承诺,为周新村的振兴注入了最温暖的底气。正如村民们常说的:“工作队在,我们的好日子就在!”
(文/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吴忠卷烟厂 王 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