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黑龙江富裕县:“阳光银行”让农民受益

2020-12-11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聂勇 申震   加入收藏

经济网黑龙江讯 近年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亿元,在全县建设光伏扶贫电站43座,实现了46个贫困村全覆盖。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持续稳定收益的“阳光银行”。

“我和我老伴儿七十多岁了,身体都不好,也干不了什么活儿。家里不到一垧地包出去赚几千块钱,以前就只能指望着这个维持生活,日子过的可难了。”今年71岁的胡凤琴是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东村的村民。

年过七旬的胡凤琴因为身患冠心病,丧失了劳动能力。2016年,胡凤琴老两口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里也随即展开针对老两口的帮扶,老两口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如今房子维修改造了,收入也增加了,我的心情也好多了。”提起现在的生活胡凤琴颇有感慨。

“老两口是小河东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样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在我镇里占很大比例,为了让他们持续稳定增收,我镇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每年通过光伏发电产生效益分给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截止目前,两位老人已享受光伏扶贫产业收益三年了。”龙安桥镇扶贫干部尹明说到。

在距离小河东村20多公里的富裕县塔哈镇吉私堡村,村民郗宝东不时联系工作人员打开自家的室外电表箱,仔细确认电表数字跳动是否正常。在郗宝东和爱人眼中,这个电表可不同于普通电表,而是有着别样的作用。

“这就是电表箱,我家屋顶上,这一块块都是光伏板,只要是太阳出来,就能发电,我们就赚钱。”郗宝东介绍着。

今年48岁的郗宝东,因为早年劳作积累下了病根,在2000年被查出患上双侧股骨头坏死,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的重担落在了郗宝东爱人身上,但5年前,郗宝东的爱人梁志华也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一时之间,夫妻俩犯了难。

“当时孩子还上学,我俩的病还得吃药,家里开销大,但是我俩还不能打工。把我们愁坏了。”郗宝东说起以前的日子,眉头紧锁起来。就在他们愁眉不展的时候,扶贫干部找上门,将郗宝东一家三口确定为贫困户。除了政策上的帮扶,也跟他们商量,要租借一下郗宝东家里的屋顶。

郗宝东继续说到:“当时说要租借房顶,安放光伏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安装了,到现在三年了,我们啥都不用管,就挣了五千多块钱,多好呀。”

在塔哈镇吉私堡村,像郗宝东家这样通过在屋顶上安装光伏板增收的贫困户总共有16户,非贫困户101户,117户农户每年共收租金31.7万元。在光伏扶贫和多种扶贫方式的共同带动下,塔哈镇吉私堡村10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吉斯堡村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退出。

吉斯堡村是塔哈镇的一个缩影,富裕县塔哈镇党委书记董龙福介绍,“塔哈镇共有4个贫困村,从2016年开始探索光伏扶贫产业,经多方考察,结合本地实际,塔哈镇利用吉斯堡村房屋砖瓦率高,符合安装光伏板房屋多的优势,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他三个贫困村利用废弃地发展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于2017年11月并网发电。几年来,全镇844户贫困户、1791人受益光伏产业,大大助力塔哈镇脱贫攻坚。”

关于富裕县的光伏扶贫,富裕县扶贫中心主任徐阳说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县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亿元,在全县建设光伏扶贫电站43座,总装机规模14.112兆瓦,实现了46个贫困村全覆盖。2018年以来,光伏扶贫产业累计发电4355.85万千瓦时,总收入3266.89万元,较好带动年岁大、患重病以及其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474户,4376人次,发挥了光伏电站收益稳定,运行可持续的特点,成为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阳光银行’”。

文、图/ 聂勇 申震

责编:田婷 刘越山

0
上一篇: 山西临汾:大山深处的“脱贫战役”
下一篇:新疆英吉沙: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