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乡村振兴 >> 浏览文章

“政法会客厅”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2020-10-22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陈曦、张童发   加入收藏

经济网江苏讯 谈起“会客厅”,你可能会想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聊天场景,也可能会想到亲朋好友做客谈天说地的愉快氛围。而在江苏省东海县石榴街道综治中心的“政法会客厅”,则成为群众解开一个个心结、平息纷争的平台。

“政法会客厅”主要由信访会客厅、领导会客厅、警民会客厅和网格员会客厅组成。凡普通信访,由信访会客厅当场协调,敦促各村、各条线予以解决;重要信访需要多条线配合或涉及街道外单位的,由街道领导在领导会客厅会办解决;警民会客厅和网格员会客厅主要解决涉及公安派出所的矛盾纠纷化解,由派出所派驻专职调解员和网格员每天在会客厅接待群众,结合网格员下沉服务机制,全面解决群众诉求。

在这些会客厅里,有沙发、茶几、绿植,一幅幅“喝杯茶歇一歇,有啥事说一说”、“你有什么诉求?我们帮你解决”等暖心的话语,诠释了基层政法工作的精髓。置身于如此温馨的环境里,群众心中的郁闷和憋屈的火气瞬间消了不少。

今年以来,石榴街道结合“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矛盾大化解”活动,创新打造别样温暖的“政法会客厅”,以党建引领平安创建,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政法会客厅”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综治工作中心负责日常接待处理群众矛盾纠纷,相关科室协助。“‘政法会客厅’的宗旨就是让百姓坐下来、干部动起来,强化责任担当,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石榴街道负责人说。

将信访户视为亲人,用真情化解矛盾

自全县“书记大接访,干部大下访,矛盾大化解”活动开展以来,石榴街道领导班子带头履行“政法会客厅”制度,主要领导通过“政法会客厅”平台,与群众面对面接触,通过真情实感,心与心交流,“感”出上访户情的“火花”,“交”出上访户心中的“委屈”和矛盾化解方案。

石榴街道利用书记大接访平台,实行领导包案制,根据大接访梳理重点线索,下访到上访户家中,运用“亲人”般的情感力量,感化上访户,直至矛盾“冰雪消融”。杨圩村村民朱某等9人,到街道政法会客厅反映杨圩村五组和七组承包给湖西生态园的土地租金已一年多未付,要求尽快付给租金。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光明接访后,与信访代表耐心地交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商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接访后的当天下午,陈光明又及时赶赴杨圩村,对上述朱某等9人逐户走访。陈光明边安抚上访户急躁情绪,边安排街道财政部门筹集资金,第三天便将土地租金足额兑现到相关农户。上访户感慨地说;“多亏有书记大接访大下访,拖欠俺们一年多的土地租金问题,很快顺利解决了,俺们打心里感激!”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许东艳在领导会客厅接待柳汪村孙某反映自己转租的原村部后1.26亩鱼池,被村里在公共空间治理时发包给别人,要求调查处理。许东艳接访后先后3次到柳汪村核实情况,得知孙某转租的土地原租金价位太低,群众意见较大,在这次公共空间治理时,村里终止其合同,统一公开合情合理。于是,许东艳多次到孙某家中苦口婆心做工作、讲道理,最终促使孙某明白事理,承认自己的过错,打消了上访的念头。

服务送到信访户 息访共奔致富路

石榴街道坚持深化周日“下沉”服务制度与“政法会客厅”无缝对接,让机关干部带着群众在政法会客厅里反映的诉求和建议,深入全街道17个村,56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用干部“大下访”,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大化解”,切实解决干群关系“最后一米”问题,达到“建设一个好班子、谋划一条致富路、化解一批矛盾纠纷、为民办一批实事好事、帮助制定一个好的乡村振兴规划”的效果。

石榴街道结合“大接访、大下访、大化解”活动,开展“假如我是上访户”活动,通过活动让下沉一线的机关干部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上访户,以心换心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圆满解决,感受到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

自大接访、大下访、大化解活动开展以来,石榴街道累计为群众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灌溉难等实际问题120多件。与此同时,“下沉”机关干部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帮助建立民调小组,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做到小事及时化解,大事及时汇报,筑牢了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个多月来,全街道共化解重点矛盾纠纷100多起,信访案件大幅下降。

通过实施政法会客厅和大下访联动机制,石榴街道共为130余户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调解纠纷97起。实现机关干部走访下访工作机制常态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倾听和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当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辖区社会环境安全稳定,为推动全街道党建重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扩大街道政法会客厅辐射面,巩固会客厅办事成果,石榴街道让下访干部把上访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家致富上,以致富促息访。驻村干部积极为村里做好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服务,重点帮助信访户解决致富门路问题。蛤庄村张某上访7年,驻村干部在耐心倾听意见、真诚沟通思想、进行政策法规解释的同时,指导他家从事二三产业,现在每月可增收7000元。张某一家备受感动,安心生产,不再上访。据不完全统计,驻村化解员共为各村组织各类培训30多场次,把“帮民富”落到了实处,同时使一批反映生活困难问题的信访户息诉罢访。一些上访户深有感触地说:“矛盾重重,永远受穷;发家致富,才是正路。”

巧用“五法”秘诀 构筑和谐之网

石榴街道政法会客厅有一支“游走”于法理情之间的调解团队。他们都是派出所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年以上的“调解高手”。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他们逐渐摸索出调解“五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即:各自交流法,根据当事人的情绪,先单独和每一方沟通,在沟通中慢慢疏导对方的情绪,潜移默化中消散各方的怒气;真诚倾听法,调解中充当倾听的角色,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讲述。先不去判断对错,从而建立与当事人的信任关系;正面交锋法,给各方当事人一个空间,让他们进行正面交锋——正面交锋也是各方当事人相互沟通的过程,有时往往因沟通不够,才导致误会;循循善诱法,调解员巧妙把当事人引导到“情”路上来,让他们相互之间把感情放到最大化;抽丝剥茧法,调解员不能被带偏,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重重迷雾,从而达到胜利的彼岸。

今年8月份,小里村一老农气喘吁吁来到石榴街道政法会客厅反映儿女赡养问题,警民会客厅和网格员会客厅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工作人员听了老农诉说3个儿女不愿养老的经过后,及时将其3个儿女“请”来,用上述“五法”进行调解,最终3个儿女都承认错误,争相将老父亲带回家赡养。今年9月份,埝河村一村民因公共空间治理问题,与邻居发生矛盾,两家相互“较劲”,准备大动干戈,警民会客厅和网格员会客厅从网格员那里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两家当事人请到会客厅,同样实行“五法”公关,仅用半个钟头,便促使两家回心转意,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石榴街道警民会客厅和网格员会客厅共调解矛盾纠纷69起,全部调解成功。纠纷主要是家庭内部财产分配纠纷、父母赡养纠纷、宅基地纠纷、公共空间治理、环境整治、征地纠纷等。为推进基层矛盾大化解,优化基层社会化管理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径。

(文、图/东海县委宣传部 陈曦 张童发)

责编:台畅 刘越山

0
上一篇: 当好监督金融扶贫政策落实的“守夜人”——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中支纪委助推精准脱贫侧记
下一篇:黑龙江省泰来县夏艳军:真情洒满扶贫路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