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调 研 >> 浏览文章

河北宁晋:以智慧和汗水续写发展新篇章

2025-08-27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刘越山   加入收藏


刘越山/摄

2.4亿元打造起凤鸣湖等四大生态公园、绿廊水系连通城区,碧波荡漾,河北省宁晋县近年来努力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推动城市更新,先后投资60多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宜居示范县”“全省环境优美县城”“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书写了一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壮美诗篇。

四年前,《经济》记者曾经来到宁晋调研,那时的它带着质朴的底色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今四年过去,记者发现,宁晋正以令人瞩目的姿态完成一场华丽的蝶变。

城区风貌最为直观,走在宁晋城区,街道宽敞平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路边新建的一座座公厕,方便着有需要的人们,提升着这座北方县城的文明程度。公园里、广场上,散步、健身、跳舞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外立面的翻新、基础设施的完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产业更新、转型升级更是宁晋蝶变发展的关键。传统产业不再因循守旧、局限于过去的模式,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线缆产业一直以来是宁晋的一大特色,如今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它已成功打破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局,正在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共享车间、智能工厂的兴起,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新动力,使宁晋的产业格局更趋多元化、更具竞争力。宁晋,正在一如从前以汗水和智慧续写精彩的发展篇章。

 

精细服务让城乡“旧貌换新颜”

 

“宁晋县近年来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管理建设中,以破竹之势、凌云之姿,在邢台、在河北乃至在全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宁晋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宁晋县城管局)局长李博告诉记者,以生态筑基,宁晋县将生态理念深深融入城市更新的血脉经络之中,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的决心,精心雕琢凤鸣湖等四大生态公园,为城区注入了无尽生机与灵动活力。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宁晋县在河北省生态城市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河北省生态园林城市”称号。



刘越山/摄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宁晋县生态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和赞誉,更是宁晋县在全省生态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力见证。”李博告诉记者,城市更新管理,说到底就是要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近年来,宁晋县城管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服务县域发展”主线,在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上下足“绣花”功夫,“补短板、强弱项”,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也迈上了新台阶。

宁晋县城管局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全县民生实事8项、专项债项目3项,涵盖街角游园、绿道绿廊、城市驿站、公厕、停车场、充电站(桩)、垃圾分类站、餐厨垃圾处置、生活垃圾填埋区封场等多个领域。建设了包括凤鸣湖公园、体育公园、凤凰公园等在内的各类公园、游园35个(处);完成了20多条道路绿化提升,累计新建步行道3万余米、骑行道1.9万余米;建成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健身场地16块。在完善绿化基础上,同步提升便民与健身设施,累计设置城市公共空间2座、市民休憩驿站12座、景观廊架20个。直面群众关切,有效缓解“如厕难”“停车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新建城区公厕50座,新增公共停车场26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000余个。特别是在县医院新建了地下四层平面立体停车场(312个车位),这是全县首座立体停车场,极大便利群众的出行。同时,创新思路盘活存量资源,在凤鸣湖公园实施帐篷营地运营项目,引入露营帐篷、车顶帐篷、特色美食、渔趣湾、太空舱雅奢帐篷、游船码头、萌宠乐园等新业态,拉动公园及周边消费。

如今在宁晋已初步构建起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处处可游可健”的城市新格局,显著提升了城区的整体品位,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不单是城区靓丽,乡村面貌也有明显改善、显著提升。大陆村镇北梁家庄村近年来以家庭美化、绿化、洁化为目标,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建设美丽庭院。在村“两委”的引领下,每个家庭改变生活陋习,全村“美丽庭院”建设走在了全县前列。2019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1年获评为“河北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转型升级使线缆产业再添新动力

 

在国内线缆产业的版图中,宁晋域内的线缆产业集群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享有“中国电缆之乡”之称。作为国内四大线缆产业集群之一,这里汇聚了线缆加工及配套企业23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全国百强线缆企业4家。历经50多年的发展,宁晋线缆产业形成了独特的产业格局。

但是,“电缆之乡”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据介绍,长期以来,宁晋线缆产业产品类型高度集中,同质化程度高达80%,创新能力欠佳,致使企业间重复投入现象严重,资金与资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回报率偏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区域内企业陷入发展瓶颈。

然而,宁晋并未在困境中停滞不前,而是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在宁晋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内坐落着一家以稳步推行共享经济和促进产业链协同为核心发展理念的鑫荟达科技(邢台)有限公司,鑫荟达科技公司旗下的共享制造型公司缆芯高导(河北)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打造着全新的开放、融合、创造价值、优势互补的“线缆产业链共享生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缆芯高导推出的共享机制,精准击中了产业发展的痛点。缆芯高导(河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初成立,是一家投入亿元资金、具有典型共享概念的科技型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聚焦订制式导体加工服务,装配国内一流的智能化生产设备,设计高端铜导体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其产品涵盖1.5mm²—800mm²全型号绞合导体异型导体、铜丝紧密收线、梅花落线框线等,能全方位满足客户各种线缆导体需求。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与品质管理团队,能够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订制需求。同时,一流的生产管理与操作技能优秀的一线员工,也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准无误,为优质产品提供了有效保障。

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是缆芯高导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与缆芯高导合作的企业,收获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省去了高昂的设备投入以及漫长的时间成本,而且还能借助高标准、高品质的铜导体,实现线缆整体质量的提升、价值的增值和品牌的塑造。这一转变,让企业得以突破区域限制,赢得更多区域外的市场机会,拓展了更加无限的发展空间。

为更好地服务线缆导体订制企业,从原材料购入到物流、仓储全链配套于客户订制服务,鑫荟达铜业(河北)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集采贸易业务融合了智慧仓储、智慧物流的统购统配供应链体系,发挥集中采购的资源整合优势,规模化集中采购不仅是原材料质量稳定的保障,还间接提升了中小企业在主材议价能力,成为合理控制主材成本的重要形式。其共享供应链体系,整合了物流、仓储、配送服务各流转环节,形成资源整合效应,可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缆数智联(河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致力于推动电线电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聚集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通过深度融合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全面整合了电线电缆产业链各个环节,涵盖电力电缆、原材料辅料、裸导体、特种电缆等多个品类,为用户提供订单交互、电子合同、在线支付等全方位服务;通过智慧交易、智慧物流、智慧仓储等模块的线上即时信息传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企业间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合作,全面提升交易效率;借助大数据与智能算法,为合作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破解企业资金难题。

鑫荟达科技以集中采购为核心业务,三位一体、一体两翼式的科学布局,结合“共享”经营模式,使其“打造全新的开放、融合、优势互补的线缆产业链共享生态”成为可能,必将优化宁晋线缆产业格局,为助力宁晋县经济发展,打造千亿线缆产业集群再添新动力。

 

创新求变使蜡烛生产基地阔步世界

 

位于宁晋县城东南方向12公里处的东汪镇,是远近闻名的电缆强镇,但东汪,还是中国最大的蜡烛生产基地。每当“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响起,蛋糕上的一支支生日蜡烛、烛光摇曳,浪漫温馨的时刻,不知有多少人会想到全国每售出10支生日蜡烛,就有7支产自东汪镇。

东汪镇党委书记张玺告诉记者,东汪镇蜡烛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那段时期,村民们购来蜡烛机,自行采购原材料,并骑着自行车、三轮车到各地销售蜡烛,凭借勤劳和智慧逐渐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如今,他们生产的蜡烛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并出口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已超3000家。

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位于东汪镇铺头村的河北百花烛业作为蜡烛生产基地的代表企业之一,已成为国内泛烘焙用品生产的领军企业。该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生日蜡烛、生日帽、蛋糕餐具等三大类400余品种,拥有百余项专利技术。企业生产流程目前已实现智能化转型,加之企业极为注重生态环保配方,因此他们生产的产品具有无黑烟、不流泪等特点,国内市场占有率极高,与好利来、采蝶轩、巴黎贝甜等品牌已建立了长期合作。旗下艾辛庄分公司专注食品包装领域,产品线扩展至卫生用品及日用品、一次性餐具、不锈钢餐具、木制餐具、厨房用具、日用塑料装饰品。截至2024年,产业链带动周边2万余村民就业,覆盖12个乡镇。2022年3月,百花烛业成功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2022年11月,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23年5月,奶酪元素蛋糕餐具系列、纸质刀叉勺系列两大产品,荣获“2023第25届中国国际焙烤展创新产品奖”。从家庭小作坊做起,到如今稳坐国内生日蜡烛细分领域的“头把交椅”,百花烛业集团凭的是数十年来对自主创新的执着与坚守。

“生日蜡烛,玩的就是新鲜感。核心就是变——变着花样给消费者制造惊喜,提供独一无二的情绪价值。”百花烛业创始人江德营这样说。为了在市场上立足,百花烛业不断拿出自己过硬的拳头产品。2003年百花版开花式音乐蜡烛一上市就成了“爆品”,最多时一天能卖出10万支。而今在百花烛业的产品展厅里,优雅的黑天鹅、小马宝莉、汪汪队长……上千种蜡烛造型栩栩如生,即使是最常见的数字蜡烛,也有棒状的、带造型的,单一色的、渐变色的。变,就意味着要不断推陈出新。百花烛业平均三天出一个新品,获得了百余项外观设计专利,其主导产品开花乐(开花式音乐蜡烛)荣获第二届亚洲国际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今年上半年,百花烛业出口额同比增长50%。从东汪镇燃起的烛光,正带着祝福和浪漫,点亮中国和世界许多地方的生日宴会。

 

智能高端驱动经济新引擎

 

作为“中国电线电缆之乡”,贾家口镇近年来以智能升级、高端突破、绿色转型为核心,构建起“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业态崛起”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镇电线电缆产业集群营收达689亿元,同比增长28.9%,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加速实现。贾家口镇党委书记楚会忠向记者介绍,目前,全镇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全镇157家规上企业,1-6月份完成规上产值166.42亿元,同比增长27.59%。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正在申报省级单项冠军3家,正在申报升级绿色工厂企业6家,A级研发机构3家。同时,积极探索“共享智造”模式,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4家,11家已投产。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00亿元。据他介绍,2025全国电线电缆(宁晋)春季订货会在贾家口镇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成功举办,3天成交总额超100亿元。

楚会忠告诉记者,近年来贾家口镇实施了“品牌强镇”战略,支持企业申报知名品牌。2024年,全镇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家。宁联电缆集团凭借铝合金电缆技术,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亚星线缆集团入选“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而通过举办华北国际线缆展、全国“村长”论坛等活动,贾家口镇搭建了品牌展示平台,促成现场成交额7.6亿元、意向成交额15.6亿元,推动了“宁晋制造”向“宁晋品牌”跃升。通过智能升级、高端突破、绿色转型与品牌培育的协同发力,贾家口镇正朝着“全球电线电缆产业高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在贾家口镇亮点纷呈。以打造和美乡村4.0为目标,累计投入365万元,实施“全域绿化”工程,种植法桐、银杏、槐树等树木3万余棵,绿化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全镇绿化覆盖率提升25%以上。还同步开展了“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在庭院植树栽花,庭院绿化率超过90%,形成“户有景致、村有韵味”的生态格局。

 

向“农”图强为农业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大陆村镇,是宁晋县六大支柱产业中农机产业的核心聚集区,也是河北省智能农机产业名镇。2024年4月,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授予大陆村镇“战略合作友好单位”。走进大陆村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家接一家的农机公司。大陆村镇党委书记王强告诉记者,大陆村镇作为河北省智能农机产业名镇,是宁晋县六大主导产业中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聚集区。2024年,产业集群被评为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经过多年耕耘发展,大陆村镇农机制造产业获得飞速发展,已培育出圣和、威力达等一批优质龙头企业,现有以机械制造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加工企业797家,规上企业51家,其中机械制造类规上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个,高新技术企业9个,“产学研”基地5个,配套企业产业工人达到18000余人,拥有从零配件、部件、液压件、农机具、整机、工程机械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系,六大类近1万个品种,产业集群得到较大规模的提升。


刘越山 / 摄

立足“三农”根本,坚持向“农”图强,近年来,大陆村镇积极推动智能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全链条发展。现有农机整机制造企业86家,农机整机配套企业700多家,90%的农机零部件都能在这里生产。河北兆升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坚持走“专特精”的发展路子,把每一款产品都做到极致。负责生产的孙蓬经理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是全液压转向器、摆线液压马达,产品精密度高,最小的装配间隙能达到2个丝0.02毫米,而正常标准是5个丝0.05毫米。

2025年5月10日,正值第九个中国品牌日,河北省品牌战略促进会正式对外发布2025年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名单,位于大陆村镇的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凭借出色表现,荣膺“行业领航品牌”称号,成为此次名单中的耀眼明星。

作为“行业领航品牌”的代表,圣和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通过“科技+服务”双轮驱动品牌战略,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品牌生态体系。据大陆村镇乡企办主任王彬介绍,圣和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近年来他们实施了“品牌出海”营销战略,已经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品牌溢价率达到35%,充分彰显了圣和的行业领军品牌示范效应。

圣和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不断创新是圣和公司发展的源泉,公司时刻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预判市场需求,凭借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保证了每款产品都是时代弄潮儿。在“智能制造”方面,圣和公司可谓匠心独运,他们以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及现代化生产线为依托,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技术”为支撑,结合各区域农技、农艺的诉求,通过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生产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种植的需求,使所生产的每一台农机都闪熠着工业巨匠的专注和精心。

“做靠谱企业,造良心产品”,圣和公司始终坚守这个初心,以关注细节为前提,以优质部件为首选,辅之以尖端的检测仪器、科学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每台产品即是精品。

2025年春季,圣和公司重磅推出的新式特高箱大马力配套旋耕机,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实现了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困局破解,一经上市即获市场热捧,赢得用户如潮赞誉。据介绍,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大马力拖拉机配套耕整机具的作用极其重要,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大马力拖拉机陷入“无优质机具可配”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机化质量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农业战略的不断推进,对优质耕整机具的高标准需求日益凸显。圣和此款旋耕机是国产旋耕机技术的重要突破,它具有十大创新点,包括精准传动、间隙锁定、双重防护、深耕利器、隐形防尘等,尤其是齿轮革命和锻造工艺,采用了弧形速比齿轮,二轴、输出轴齿轮更大,抗扭矩强、耐高温、噪音小、不松动,传动流畅,寿命长;采用宽锻造刀座和刀片,破碎土壤效果佳。形成全系产品矩阵,为用户提供不同农业作业场景的需求解决方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内农机具领域的头部企业,圣和农机公司,以强大的社会责任担当、敏锐的市场洞察和强大的创新研发实力,毅然向此难题发起冲击,在高端农机具替代进口的征程中,取得丰硕成果。凭借新式特高箱大马力配套旋耕机的领先技术革新,圣和农机继续稳坐中国耕整机具领域的“头把交椅”,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磅礴动力。

从跟跑到领跑,从制造到智造,这家民族企业正以创新为“犁”,深耕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沃土之中,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做着“圣和贡献”。

 

坚实底气来自过硬品质

 

今年7月,2025年SIAL马来西亚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举行,中华老字号“泥坑酒”携非遗酿造技艺亮相马来西亚。“Sweet,Very good……”在泥坑酒展位,许多国际友人、马来西亚华人在品尝过泥坑酒后,啧啧称赞。


刘越山 / 摄

泥坑酒业总经理商同华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泥坑酒的悠久历史以及品牌实力。泥坑酒业始建于1916年,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也是中国华北最大的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泥坑”牌白酒连续八届获评“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泥坑酒酿造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海外参展,是泥坑酒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据商同华介绍,泥坑酒业目前正以此次国际食品展为契机,全力拓展东南亚国际市场,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全球伙伴携手共赢,为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参展,泥坑酒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其卓越的产品,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行业精英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合作洽谈,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提升了泥坑酒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商同华告诉记者,泥坑酒业是邢台市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泥坑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泥坑酒业坚持“讲人品、出精品”的经营理念,始终秉持集团董事长苏瑞广提出的“为父老乡亲酿一杯好酒”的谆谆嘱托,以“品质筑基、文化铸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战略方向,积极探索“酒文化+”新模式,实施“酒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他告诉记者,当前白酒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周期,竞争日趋白热化,于白酒企业而言,唯有不断强化高品质品牌形象,才能够顺应消费变化,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作为河北老名酒,泥坑酒业一直把产品质量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以实际行动不断加码泥坑酒“品质工程”,其中,泥坑白瓶珍品10就是这一初心下“十年磨一剑”的品质之作,它以双轮发酵、超长期陶坛贮存、酒体芳香更醇厚、662道关键控制点严格质检等特点,迎来了酒体、包装等多维度的蝶变升级,也成为泥坑酒业穿越周期、赢得市场的坚实底气。


0
上一篇: 打造有热度、有温度的消费新场景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