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瑞能煤业: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力量”

2025-02-17 来源:永州新闻网

  在瑞能煤业,有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团队 —— 机电队机修车间班组,大家亲切地称它为 “志敏工作室”。该“工作室”自 1990 年成立,这个仅有 7 人的小班组,在班长刘志敏的带领下,一路拼搏,屡创佳绩,多次被瑞能煤业评为 “先进班组”,成为该公司安全生产与技术创新的中流砥柱。

  匠心传承 育技术新苗

  “把自己的本事传给年轻人,看着他们成长,我打心底里高兴!” 刘志敏一直将培养新人视为重要使命,在他的推动下,班组 “传帮带” 氛围浓厚。

  张宏和张长春这对师徒,就是其中的典型。作为老“车工”的张宏,根据张长春的情况,精心制定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到实操技巧,一项项规划得清清楚楚。

  实操时,张宏边示范边讲解:“焊接时,姿势要稳,手法得熟练,电流电压的调节也很关键,这些都得反复练。” 在张宏的悉心指导下,张长春进步飞速。2014年张长春被瑞能煤业评为先进工作者、此后还获得过该公司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安全卫士等荣誉,2024年,张长春在黄陵矿业公司电焊工技术比武获得三等奖,并取得技师资格。

  不仅是张宏,电焊工陈朋军也是培养车间新人的 “热心肠”, 该公司半数以上电焊工都向他请教过,他总是耐心解答。同时还会用特别的方式激励年轻人:“小子,觉得自己行就来和我比一比,输了可别气馁,好好学!”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年轻电焊工成长为该公司技术骨干。

  团结协作 破艰难险阻

  “齐心协力,共克难关”是“志敏工作室”团队的座右铭,在班长刘志敏的带领下,大家秉持着以身作则的精神,力求把机修工作做精,做好。

  “年纪大咋了?我可不服输,干起活来绝不比年轻人差!”50 多岁的电焊工姚林云总是冲在前面。他丰富的经验和认真的态度,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锻工蒙小朝,在岗位上坚守了 26 年,他对工作的要求极高:“每个零件都关乎设备安全,必须做到最好。” 加工螺纹锥度时,他不厌其烦地打磨毛刺飞边,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车间里蔚然成风。

  2023 年末,“志敏工作室”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 加工一辆供综采工作面使用的自移式设备列车,时间紧迫且毫无经验可借鉴。在班长刘志敏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共同深入井下工作面,量尺寸、制结构、算强度。面对设计加工时的重重困难,他们就多次开会讨论,制定具体方案。“这里必须用多点焊接,再回火处理,才能保证质量。” 经过 14 天的日夜奋战,他们成功完成任务。

  创新进取 添发展活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志敏工作室”在瑞能煤业“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引领下,积极响应降本增效号召,大力开展创新活动。

  陈朋军作为团队的创新先锋,他发明的多功能钢梁曲折机、自走式焊接机等,大大提高了机修车间的工作效率。

  “创新就是要不断尝试,不怕失败。” 陈朋军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说道。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积极发动自己的才思妙想:车床延伸支架、钢板运输车、机械除锈装置、快速弯折机、荷叶式分度弯折机……这些“小改小革”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是该“工作室”的日常任务之一。陈朋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设备原理,分析故障点,张长春自学钣金和钢结构加工技术,还掌握了 CAD 绘图工具。

  “志敏工作室” 的成员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匠心传承技术,用团结攻克难关,用创新驱动发展。他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李瑞昕 安建龙 李宇轩)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瑞能煤业:深耕人才培养 积蓄发展动能
下一篇:【开新局 启新程】瑞能煤业:扬帆起航 续写华章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