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明媚,人潮涌动,又是一年花朝至。作为武汉新洲民俗文化的代表,拥有800多年历史的花朝节如约而至。樱花如云,游人如织,在这之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身着鲜艳的红色马甲,在熙攘喧闹的集市中往来穿梭,无声无息却又坚定地守护着辖区“烟火日常”。他们,便是来自武汉新洲烟草的“护花人”。
“集市小摊”化身“普法宣传角”
“售卖烟草得有许可证,没有就卖,那可不行……”在集市人流集中地方,志愿者柯珂站在“小摊”前,拿着一本许可证样本,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展示讲解,“这许可证就像‘通行证’,是合法经营的重要凭证,少了它可不行。”
“那要是不小心买到假烟了,该咋办呐?”咨询群众继续问道。
志愿者徐振鸣接过话茬,耐心解释道:“要是不幸买到了假烟,您先别着急。一定要保留好购买凭证,像购物小票、支付记录这些,都是关键证据。然后拨打12313举报热线,很快就会有专人处理您的投诉,帮您维护权益。”
“您要是发现有商家违规向未成年人售烟,同样也可以12313举报。”志愿者陈兴在一旁补充道。
(图:志愿者正在为咨询群众介绍假烟举报处理方式)
“感谢你们的解答,以后我家里人再买到假烟,我就知道怎么处理了。”听完志愿者的解答,咨询群众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拿出手机记录下举报电话。
“流动课堂”转型“经营补给站”
“李老板,前阵子有人假冒烟草公司,给不少老板群发了短信,说是要升级系统,您可千万别点短信里的链接,这都是陷阱!”志愿者们深入集市周边,为零售户送去“经营补给”。
“记住,烟草公司的任何通知都不会带链接……”在瞧见柜台前张贴的“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破损后,志愿者周怀亮一边提醒李老板,一边动手将破损的标识轻轻撕下,然后重新张贴上新的标识。
目光扫及货架,周怀亮又打开了话匣子:“李老板,您这货架上商品乱了的地方要及时规整哦,不然顾客进店看到乱糟糟的,购物的心情也会大打折扣……”
(图:志愿者在为零售户整理货架商品)
除了提供防骗知识和商品陈列技巧,志愿者们还会定期为零售户送去最新的市场动态分析,帮助他们精准捕捉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趋势,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投诉热线”秒变“解忧杂货铺”
“叮铃铃——”工作人员周文明刚拿起电话,就听见连珠炮:“我买的烟盒上有褶皱,是不是假的哦?”
“这位顾客,您别急,慢慢说……”周文明敲着键盘查编码,“系统显示这烟是正品。您方便告知一下是在哪家店买的吗?”
挂断电话后,周文明迅速在工作群详细说明情况,并让负责该区域的同事即刻前往那家店铺。
大约过了一刻钟,同事的电话打了回来,告知店内同款卷烟有几盒也存在类似情况,初步判断是在运输过程中因挤压摩擦导致的外观瑕疵,并非假烟。
随后,周文明再次拨通顾客电话,向顾客详细说明工作人员实地查看情况,并接着解释道:“店内同款烟部分烟盒都有类似情况,可能是由于运输途中的意外,并非卷烟本身有假。”
电话那头,顾客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说道:“听你这么一解释,我心里踏实多了,你们这处理速度和态度真快。”
暮色渐沉,街上的路灯次第亮起,樱花掠过红色马甲,落在“护花人”的身后。或许,这就是守护的意义——在琐碎日子里,守住每一寸真真切切的烟火气。(文、图/桂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