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毕节是贵州省脱贫人口最多的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仍然艰巨。”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市长吴东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2018年7月,在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复同意《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的战略定位。“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对毕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三个转向’,努力为乡村振兴开新局,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吴东来说。
吴东来介绍,毕节要下大力气抓好三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重点人群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提升识别的精度、帮扶的力度、关怀的温度。持续巩固“3+1”保障成果,确保问题动态清零。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增强归属感、幸福感。二是有序实施乡村建设。统筹布局农村住房、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深入实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持续推进38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三是大力振兴乡村文化。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全面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润泽乡土。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毕节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土地破碎,发展农业产业在规模上不具备优势,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吴东来说,毕节市委提出发展“八大特色产业”、实施“八大攻坚行动”,将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市。
吴东来介绍,具体而言,首先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坚决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的基础上,巩固好特色产业发展成果,突出发展天麻、肉牛、刺梨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其次,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开展产地初加工,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兴产业,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设施,畅通农产品进城流通渠道,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最后,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深入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战略行动,引进培育一批优强农业企业,推动形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格局,努力实现“优势集聚+高质高效”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