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从“望天田”到“数字田”,滇西祥云迎农业嬗变

2025-05-2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五月,滇西祥云坝子晨雾还未散尽,禾甸镇茨芭村的千亩烟田已响起机械轰鸣。烟农熊进邦轻握移栽机方向盘,嫩绿烟苗如精准投送的绿色音符,在覆膜、滴灌、施肥的科技协奏曲中,谱写出现代农业的新乐章。“机械化让效率翻了5倍!”看着日栽20亩的作业进度,他脸上的笑容比朝阳更灿烂。在这片曾经的“望天田”上,科技赋能正重塑着千年农耕文明的DNA。

熊进邦正在田间进行机械化移栽。摄/李荣斌

 科技助力:从“锄头挖坑”到“一键移栽”

在云南省祥云县万亩烟田里,传统人力移栽的场景正被机械化浪潮取代。今年,全县推广“膜下小苗移栽技术”,配合覆膜机、移栽机、滴灌系统等“科技神器”,实现“浇水、移栽、施肥、覆膜”四步联动,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移栽效率。

下赤烟站站长杜于武算了一笔账:“机械化作业全县年节约人工成本超60万元,相当于为每户烟农增收30元,还能缩短移栽周期,提高移栽质量,确保烟苗在最佳节令内栽完。”

在千亩连片的禾甸镇烟田,烟农熊进邦正用滴灌浇水。他指着田间的滴灌管带说:“以前挑水浇苗累断腰,现在每家每户基本都使用滴灌,水和肥精准滴到每株苗,不仅节水省肥,烟苗长得齐整又壮实!”祥云县烟草专卖局技术员字星宇介绍,今年全县5.7万亩烟田配套节水滴灌设施,抗旱保苗的同时,推动烟叶生产迈上新台阶。

政策护航: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

为破解“种烟难”问题,祥云县构建“村组+烟站+技术员+烟农”联动机制。科学规划烟田,统一调配肥料、地膜等物资,并组织13252户烟农开展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为推进全镇的膜下小苗移栽,2025年禾甸镇下赤烟站采取了在各村组村头路边进行膜下小苗移栽示范讲解。禾甸镇茨芭村主任杨云峰感慨:“‘试验田+现场会’的方式很有效,大家思想上的转变非常快。”

面对今年春旱挑战,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乡镇组建11支专业化服务队,驻点指导移栽。在禾甸镇移栽现场会上,下赤烟站站长杜于武手持移栽器示范:“膜下小苗移栽前要做好两黑病、烟青虫的预防,移栽时确保烟苗生长点露出来,外部气温高于27℃要及时破膜,前期切记不能太勤快,后期掏苗培土时决不能偷懒,要逐步扩孔让烟苗慢慢适应外部环境,这样烟苗才能早生快发。”烟农们围拢学习,田间俨然成了“露天课堂”。

下赤烟站技术员正在田间示范膜下小苗移栽。摄/李荣斌

产业兴农:从“金叶富民”到“生态增值”

烤烟不仅是祥云的“金色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引擎”。今年,祥云县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受益面积3366.41亩,有效提升了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烟稻轮作”“烟蔬轮作”等提升土地利用率模式蓬勃发展,“烟+秋豌豆” “烟+贡菜” “烟+万寿菊”等模式日渐成为了祥云的区域标识。

另外,近年来祥云县局(分公司)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的烟叶生产目标,以“四虫一剂”示范推广为切入点,助推烟叶生产绿色发展转型,引领支撑烟草绿色高质量发展。2025年祥云县累计推广蚜茧蜂90900亩、叉角厉蝽4000亩、捕食螨4500亩、夜蛾黑卵蜂5000亩、烟草内源抗烟草花叶病制剂10000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烟田俨然成为了生态“样板间”。

从“面朝黄土”到“智慧种烟”,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护航”,当旋耕机在阡陌间织就智慧网格,当无人机在烟田上空构建起数字化防护网,祥云烟农用科技重新定义了“耕耘”——在这片流淌着茶马古道传奇的土地上,每一株烟苗都是传统农业破茧成蝶的见证,每一次创新都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新答卷。(文/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荣斌 霍世东 程秀娟)


0
上一篇: 山西地方电力石楼分公司开展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