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黑龙江富裕县:抗美援朝老兵张海宪的烽火青春

2025-09-2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张海宪,1933年10月生于富裕县富路镇来克村。17岁投身军旅,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0集团军58师174团,1951年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参与“华川阻击战”。战场上,他负伤仍坚持战斗;返乡后,他扎根土地、默默奉献,晚年承担村里执勤工作十年。

记者来到张海宪家中,93岁高龄的他身姿依旧挺拔。谈起那段光辉岁月,老人记忆犹新,随即向记者娓娓讲述起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往昔。1950年10月,年仅17岁的他,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和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在富裕县毅然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三野战军20集团军58师174团的一员,就此踏上了充满艰辛与荣耀的军旅征程。

长津湖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战争的号角再次在鸭绿江畔骤然响起。为充实战斗力量,他义无反顾地跟随部队,踏上了横跨鸭绿江的征程,投身于抗美援朝的烽火战场。此次,他将直面第五次战役中的关键一役——“华川阻击战”,而等待着他们的,是一段充满艰难险阻的生死征途。前往战场的途中,艰难困苦如影随形。他们渴了喝山间溪水,累了挤在潮湿阴冷的防空洞里。为躲避敌军战机,昼伏夜出,背着沉重装备每日行军百里。4枚手榴弹、7斤米、步枪,还有雨布、铁锹等物资压在肩头,7斤米要撑三天。翻山越岭时,120里山路,上山积雪及腰,下山道路结冰湿滑,他们相互搀扶,一天一夜才通过,仅靠凉水泡炒面充饥。还曾七天七夜仅靠一个土豆维持生命。

抵达战场后,枪林弹雨不断,死亡阴影笼罩。张海宪目睹战友倒下,伤员运出,新战友又补上。但他和战友们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一次激烈交火中,他手部中弹,剧痛袭来几近昏厥,却咬牙坚持战斗。

战斗结束后,张海宪被送往大庆市安达县休养。三个月里,伤口疼痛与对战友的牵挂日夜折磨着他。伤势初愈,他心系战场,毅然重返朝鲜,被分配到朝鲜海口元山市驻守海防。因水土不服,他患上肺结核,于1952年复员回乡。

回到家乡的张海宪,选择扎根土地,以耕种为生。他和老伴辛勤劳作,养育了3个女儿和2个儿子。生活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吃苦耐劳、相互扶持。张海宪常对子孙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遇到困难一定要坚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1994年起,他主动承担起村里大队的执勤工作,尽管每月仅有6元微薄收入,却一干就是十年。

如今,93岁的张海宪依然耳聪目明,腰杆笔直。面对记者,他思维清晰,能精准回忆战场细节,眼中闪烁着坚定与自豪的光芒:“此生能为祖国效力,我死而无憾!”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皱纹,却磨灭不了他内心的坚毅与对祖国的赤诚。张海宪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退役军人,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爱国教材,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爱国精神。

中共富裕县委宣传部 范兴萌


0
上一篇: 黑龙江富裕县:“复调对接”化解行政争议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