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银发映初心 奉献助振兴——记桐城市水利局退休干部李发全的 “夕阳红”故事

2025-10-2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88岁高龄的李发全,皖桐城人,是“退而不休、余热生辉”的典范。二十余载退休时光里,他始终按“五老”要求,谱写出一段动人的“夕阳红”篇章。

1998 年 9 月,从桐城市水利局退休的李发全,本可以卸下重担,安享天伦。可当1999年4月和2020年6月水利局关工委先后两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担任关工委副主任时,他二话没说,无条件接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乡村要发展,水利得先上,我是个老水利,没有任何理由不干” 这就是李发全投身关工委工作的初心。

刚接手关工委副主任不久李发全就发现,水利系统不少同志对关工委的职能、任务不太了解,工作开展有些不顺。为此,他从2003年5月起,他先后四次熬夜梳理材料,给市水利局党组拟写《关工委工作汇报》。介绍省、安庆、桐城三级关工委概况,政策和任务以及局关工委工作重点,并召开会议宣传,从而让水利局关工委的工作很快步入了正轨。

2011年7月,李发全又多了一个身份——桐城市老科协理事兼农工委委员,同时还被有关单位聘为“技术顾问”。这一年,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成了乡村老百姓反映的热点,也成了李发全心里的牵挂。在市老科协的统一安排下,他顶着盛夏的烈日,骑着自行车走进新渡镇、牯牛背水库周边的农户家,拧开自来水龙头,尝尝水的味道,询问供水覆盖范围,一位老人说:“李老,咱这水有时候发黄,烧开了还有水垢,大家都不爱喝,您能帮忙想想办法吗?” 这句话让李发全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当即决定,对新渡镇和牯牛背水库两家的自来水问题开展实地调研。连续一个多月,他白天跑现场,晚上整理数据、分析问题,最终写出了《关于新渡和牯牛背两家自来水问题情况汇报》和《关于挂车河流域自来水厂建设问题的建议》,这两份满是“乡土温度”的报告,很快引起了桐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新渡等六个自来水厂的安全供水问题逐一解决,村民们终于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而李发全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接下来他有主动承担起新渡自来水公司扩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从图纸审核到施工监督,他都亲力亲为,有时在工地一待就是大半天,“看到乡亲们喝上放心水,我这心里比啥都甜。乡村振兴,不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嘛!”

除了守护乡亲们的“饮水安全”,李发全还始终惦记着桐城的水利工程防洪安全。2022年4月,桐城市准备制定孔城镇区、姜团圩、包兴联圩的堤防防洪规划方案。得知消息后,已经86岁的李发全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实地调研。那两天,他跟着市领导、水利局同事和镇村干部,沿着堤防一路走、一路看。遇到险要地段,他还会蹲下来,用手摸摸堤岸的土壤,询问当地村民往年的洪水情况。“这里的堤岸得再加高半米,不然遇到大洪水,附近的农田就危险了。”“姜团圩的排涝站设备该更新了,得提前纳入规划。” 他提出的一条条建议,都源于对桐城水利地形的熟悉,也源于对乡村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牵挂。

调研结束后不久,李发全还做了一件“大事”——他把家里珍藏多年的黄岭水库工程资料、市水利学会文档,小心翼翼地分装在六个档案袋里,送到了水利局办公室。“这些资料都是当年搞水利建设时一点点攒下来的,现在交给单位,以后做乡村水利规划、防汛抗旱工作,说不定能用上。” 看着这些泛黄的图纸和手写的笔记,水利局的年轻同事们都深受感动,大家说:“李老心里装的,全是桐城的水利事业,全是乡村的发展。”

作为关工委科技教育报告团的副团长,李发全还特别注重把水利知识、政策理论送到基层、送到青少年身边。他曾精心整理《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主要历史一览表》 《历届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人一览表》,走街串巷给群众讲解党代会精神;在“世界读书日”座谈会上,他以 “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为题,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鼓励大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他还撰写了《防汛抗洪抢险知识简介》 《桐城大沙河、龙眠河治理的思考》等文章,通过市老科协的《送阅材料》转发给各级单位,为乡村水利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如今,88 岁的李发全依然没有“歇脚”。他还会关注西大院小区的管理问题,先后六次给水利局党组提建议;他还在坚持学习,2024 年8月写的“给中国电视报的建言”,还受到了报社领导的好评。有人问他:“李老,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咋还这么忙?”他笑着说:“我是关工委的‘五老’,退而不休是本分。只要还能走、还能想,我就想多为乡村振兴出点力,多为乡亲们做点事。”

从守护“饮水安全”到助力“防洪规划”,从传播政策理论到传承水利精神,李发全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诠释了 “五老”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扎根在桐城的乡村大地上,用银发映照着初心,用奉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夕阳红”,也为桐城市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一股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桐城市水利局 方梦玉成)


0
上一篇: 河北林木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举办
下一篇:海南前三季度零售、文体、旅客出行等消费领域亮点纷呈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