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枇杷黄,采摘正当时。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宗舍村委会的枇杷种植地,枇杷采收正在落潮。
“枇杷按品种分类,果肉有红、黄、白色三种,我们这里种植的品种则属于黄肉枇杷,这种枇杷籽小、肉厚、汁多,是经过改良的‘大五星’枇杷,比土枇杷好吃多了。”村民杨绍华对来访者介绍道。
杨绍华查看枇杷挂果情况。摄 /程磊
44岁的杨绍华是羊街乡宗舍村委会熊箐村人,早些年在村里,他最早种植枇杷,现在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杨绍华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以前的熊箐村没有主打产业,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农作物种植效益不高,村民们收入普遍不高。2014年初,为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开远市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支持下出资250余万元,修建沟渠1800多米、机耕路2条,修建小型水库一座,配套3个容积为2000立方米的大水池,以及地边小水窖750余口,为当地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20年,当地政府部门实施林果上山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山区、半山区农户发展林果产业。“林果上山能帮助我们增收致富,这是一个好机会。”杨绍华说,好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他及时响应,主动参与了林果上山项目。
经过考察,杨绍化了解到枇杷价格高、效益好,决定尝试枇杷种植,租了5亩地开始了枇杷的试点种植。
然而,由于缺乏枇杷种植管理技术,这让杨绍华在枇杷种植之初就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那段时间心里确实很不是滋味,感觉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为了学会枇杷种植及管护技术,杨绍华到当地农业部门虚心请教技术人员,并多次外出学习,认真记录下每一个枇杷种植要点,回到自己的枇杷园后便逐一实践。
经过近一年的经验总结和外出学习,杨绍华摸索出一套适合羊街乡枇杷产业发展的种植经验,已然成为了当地枇杷种植的“土专家”。
“看到一颗颗饱满的枇杷挂满枝头,之前遭受的损失也满满弥补回来了,我感到特别开心,也特别自豪。目前我已经种植了100多亩的枇杷,一年的收入也有近20万元。”杨绍华介绍道。
羊街乡的枇杷种植连片地。摄/程磊
杨绍华的成功,使得其他村民也纷纷跟着种起了枇杷,热心的杨绍华把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村民们,大力推广枇杷种植,如今,羊街乡宗舍村已有近300户农户种植枇杷,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枇杷种植已形成产业化,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文/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