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太行腹地的壶关县黄山乡,由南头、长井头、申家岭三村合并而成的永兴村,正以蓬勃的产业活力和创新的发展思路,绘制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这里,不仅有产品丰富的特色种养加工业,更有依托生态禀赋、即将启动的申家岭避暑康养民宿项目,而新近培育的冬桃种植基地,更让这幅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开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产业筑基,三产发展强筋骨
合并后的永兴村,始终锚定“产业兴村”目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如今,村内已成功培育万头猪场、豆腐厂、蔬菜挂面厂及冬桃种植基地四大支柱产业,构建起从种养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万头猪场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年出栏生猪上万头,在稳定市场供应的同时,更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参与饲料种植、生猪代养等环节,实现共同增收;豆腐厂和蔬菜挂面厂则依托当地优质大豆、蔬菜等农产品,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生产的豆腐、挂面因口感纯正、绿色健康,成为广受市场青睐的“土特名片”,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稳定收益,也让“永兴制造”的品牌逐渐打响;而村东的冬桃种植基地,更是村里近年“点土成金”的新亮点——依托太行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独特气候,这里种植的冬桃果肉脆嫩、甜度醇厚,霜降前后成熟时,果皮泛着诱人的红晕,咬一口汁水丰盈,是远近闻名的“冬日珍果”。基地采用生态种植模式,不施化肥、少用农药,产出的冬桃不仅供应当地市场,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每年为村民增加不少收入,更让“永兴冬桃”成了村里又一张响亮的农产品名片。
生态赋能,避暑民宿添新翼
“单靠种养和加工还不够,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就得打好‘生态牌’‘特色牌’。”永兴村党支部书记申兵则介绍道。他口中的“特色牌”,正是村里即将启动的申家岭避暑康养民宿项目,而冬桃种植基地,也将成为这张“特色牌”上的亮眼一笔。
申家岭地处永兴村辖区内,海拔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城市低5-8℃,加之山林葱郁、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避暑胜地。“申家岭的气候和生态条件是独一无二的,夏天一到,清风徐来,凉爽宜人,特别适合城市人避暑休闲。”申书记说,基于这一独特优势,村里已与外来投资商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申家岭打造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民宿集群,让这里成为城市居民逃离酷暑、亲近自然的“后花园”。
据了解,申家岭避暑康养民宿项目将坚持“生态优先、原味乡土”原则,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前提下,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元素,建设一批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舒适体验的民宿院落。项目建成后,将与村里的豆腐厂、蔬菜挂面厂、冬桃基地形成深度联动——游客不仅能住得舒心,还能亲手体验豆腐制作、挂面加工等农家手艺,在不同季节参与特色活动:春赏桃林花开(冬桃林春季繁花满枝,是绝佳的赏花打卡地),夏享清凉避暑,秋摘脆甜冬桃(虽然叫“冬桃”,但秋季正是果实渐丰、可供游客提前体验采摘乐趣的时节),品尝新鲜的生态食材,实现“观光+体验+消费”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加工业协同发展。
“民宿项目不是孤立的,它是我们村‘种养+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冬桃就是串联起‘四季游’的重要纽带。”申书记表示,项目落地后,预计可带动村内就业岗位近百个,村民不仅能通过土地流转获益,还可在民宿务工、销售农副产品,尤其是冬桃成熟季,游客采摘、购买将直接提升果农收入,真正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拓宽增收渠道,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
从三个村的“抱团融合”到四大产业(种养、加工、冬桃、旅游)的“扎深根基”,再到申家岭避暑康养民宿的“蓄势待发”,永兴村正以清晰的“产业融合”路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这个太行山下的美丽村庄,有望崛起为集特色种养、绿色加工、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以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精彩华章。(壶关县黄山乡 秦爱国 王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