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治理 >> 浏览文章

从“治水”到“智烤”,以惠民举措促乡村振兴

2025-07-1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近年来,云南省石屏县烟草专卖局主动融入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局,以各项惠农利民举措推动烟区生产方式转型,让农业种植提质增效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路径。

水润烟田,织就精准灌溉网

2009年至2011年,持续的干旱让异龙湖水位骤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而石屏县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区水资源丰富,异龙湖所处的南部常年受旱缺水。2011年2月,当地政府部门启动石屏“北水南调”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石屏县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申报水源工程项目,获批后共投入烟草援建资金13034.27万元,项目于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2018年通过竣工验收。

美丽的异龙湖。摄/李悦冉

该工程建成后,把北部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异龙湖,蓄水量常年稳定保持在8000万立方米以上,全长43.16公里的水道宛如“生命动脉”,将水源输送至沿线村落,沿途蔬菜和果木受益灌溉面积16.95万亩,受益16.5万人。而哨冲镇水瓜冲水库的建设和黄草坝水库的改造便是“北水南调”水源工程中的关键一环,哨冲镇成为了该工程项目受益区域之一。

中国烟草援建的石屏县“北水南调水源”工程-水瓜冲水库。摄/李天壁

随着水瓜冲水库建成和黄草坝水库改造,以及水窖、水池、沟渠等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个库塘相通、沟渠相连的现代化水利网已然成型。这套水网不仅守护着异龙湖的生态健康,更为哨冲镇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打出了一套“治水-兴农-强产”的精准生产组合拳。

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烤烟移栽关键期,也是这套水网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期。“以前移栽烤烟,要跑好几公里找水源,费时费力,水还不一定够用,现在家门口的水渠就能取水,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运输成本,还能及时给烟苗浇水,烟株的成活率和品质也提高了。”谈起水源条件的变化,水瓜冲村委水瓜冲村农户普学玉对此深有感触。

如今,水瓜冲水库、黄草坝水库已成为推动哨冲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水源保障,惠及烤烟及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超5000亩,周边受益农户达300余户。

路通业兴,生产效率跃升

曾经,崎岖泥泞的小路是制约哨冲镇农业发展的“绊脚石”。农用车深陷泥潭、农资靠人背马驮的场景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以前运肥料全靠人拉肩扛,遇上雨天,连三轮车都打滑,得全家帮忙推车,速度慢还危险。”撒妈扎村委大海科村农户李从发回忆道。

2016年至2018年间,为了改善解决农户的运输难题,石屏县烟草专卖局先后投入资金460余万元,在哨冲镇修建了4条总长20.6公里的机耕路,农用车辆、大型农机畅通无阻,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农作安全,更带动了生产模式变革。从田间整地到烤烟移栽,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农户也告别了传统“肩挑背扛”的种植模式。

如今,大型旋耕机、起垄机能够直达田间,替代了过去人工翻犁土地、起垄打塘的低效劳作;烟叶采收时,车辆可开至田埂,减少了搬运损耗;过去因交通不便难以推广的规模化种植,也成为了现实。“以前七天才能完成的移栽,现在用上了覆膜机、移栽机等现代化农机,两天就能结束,还能腾出手来干别的农活儿。”撒妈扎村委大海科村农户李从发说道。

绿色烘烤,开启智能新体验

“以前烤一炉烟要烧不少煤,不仅成本高,还污染环境。现在用新能源烤房,不仅节能环保、省工,而且温度控制更精准,烤出来的烟叶品质也更好,收入自然就增加了。”他达村委会大寨村农户李家旺乐呵呵地说。

哨冲镇小坡龙村生物质新能源烤房群。摄/颜伟兵

生物质新能源烤房以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除了环保与烟叶品质优势,还实现了节能增效。传统燃煤烤房需人工频繁添煤、控火,火候不好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烤焦、烤青等问题。而生物质新能源烤房搭配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烟叶成熟度、含水量等参数,自动生成烘烤曲线,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烘烤环境,一旦温湿度偏离预设值,便立即启动调节程序,自动调节加热功率与通风量,实现精准控温、精准排湿。

为破解传统烘烤模式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烟叶品质提升难题,石屏县局在上级政策支持下,大力推进生物质新能源烤房建设工作,自2020年开始,累计投入资金219余万元在哨冲镇配置外置式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烤房20座、改建生物质内置式新能源烤房149座,减轻农户用工负担的同时,既降低烘烤成本,又保护生态环境。(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悦冉)


0
上一篇: 山西壶关县:产业融合绘新篇 避暑民宿启新程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