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习习,细雨淅淅,丽江的冬天如期而至。本应窝冬的季节,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共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繁忙的景象,这里,一群人正在“烤”出增收新路子。
“大伙加油干哈,这一炉装完了,我们就去烤烤火,喝杯热茶!”古城区共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烘烤业务主管王宏峰一边扛着装满重楼的袋子,一边跟忙碌的工人打气说。
“前几天,我们合作社跟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滇重楼委托加工生产合同》,现在第一批货送来了,我们又要开烤了。”古城区共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丽红介绍。
合作社重楼烘烤现场。摄/尹浩
摸着石头过河,出道即巅峰
古城区共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建有50座密集式烤房的烘烤工场一个,每年为合作社会员提供烟叶烘烤服务,烟叶烤季结束后,烘烤工场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如何盘活资产实现多元增收,成为了合作社经营发展提升的难题。
“烘烤工场建成后,我们一直在想烤房闲置期还能烤点什么。2014年,恰好遇到玛卡产业的兴起,农大的几个学生找到我们让帮忙烤一下,但我们也不会呀,可上门生意哪有放走的道理,必须得试一下。”谈到多元化烘烤,王宏峰讲述起当初的探索之路。“我们对烤玛卡也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哪知一摸就摸到门道了。”说完,王宏峰一脸得意的笑容。
共和合作社2014年试验烘烤玛卡23吨,2015年烘烤量有414吨,2016年烘烤量达到最高峰831吨,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潮退滩显,从头迈步
“我们本来信心满满的,准备大干一场,哪知道2016年底玛卡市场崩了,2017年一笔订单都没有了。”讲到这里,王宏峰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当时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没有认识到烘烤技术太过单一,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
“那时候我们觉得不能放弃,至少我们掌握了药材烘烤技术,玛卡没有了,肯定还有其他需要烤的药材。于是呢,我们理事会成员主动去联系药材老板,去找订单。”理事长和丽红介绍道,“因为前几年烤玛卡,我们有点技术优势和市场口碑,接下来几年我们陆续接到了一些药材烘烤订单,像重楼啊、菊花啊、秦艽啊都烤过,虽然量不大,每年二三十吨,但至少我们又上路了。”
烤干重楼过筛装袋。摄/尹浩
自成体系,纷至沓来
“2023年是我们的转折年,许多朋友闻香而来。我们接到了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的烘烤订单,再加上其药材,总共烤了300吨左右。”王宏峰介绍说,“前几年烤药材,虽然量少,但是我们总结出了各种药材的烘烤方法,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烘烤技术体系,烤出来质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据了解,2024年共和合作社跟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滇重楼委托加工生产合同》,包括重楼的上下车、入炉烘烤、烤后过筛和包装等全套工序,服务量可达500吨,收入近50万元。
重楼卸车待烤。摄/尹浩
摸清路子,带动一方
“现在总算摸清路子了,还是要靠核心技术啊!”理事长和丽红自豪的介绍说,“今年我们利用烟草项目改建了30座生物质燃料烤房,基础更扎实了,订单更稳了,烤完这一单,时间充裕的话我们还要接一些老朋友的单。”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有了发展的路子,但不能忘本,因此我们组建了一支50人的产业工人队伍,每年2月到4月在合作社育苗工场干活,5月到9月回去种烟,等到10月份又来烘烤工场干,可以一直做到来年的1月份,这样我们的路就能走的更稳,他们增收的路也会越来越宽。”和丽红表示道。
(来源: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