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其他 >> 经济智库 >> 浏览文章

“国内国际双循环”系列

2021-06-03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作者:冯苏京   加入收藏

编者按: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于长远战略布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谋划。当前,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发挥内需先动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期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同世界国家实现互利共赢,更是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经济网自今日起,独家推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冯苏京的系列文章,以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出深入解读,请看——

【“国内国际双循环”系列之四】

理解市场经济(二)

1955年,经济学家刘易斯根据他对世界经济史的观察,提出了著名的“刘易斯悖论”——“政府的失败既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多。”“看得见的手”发挥不当很容易变成一只“乱摸的手”,产生种种适得其反的“怪象”。

怪象1:管制导致了短缺!

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强调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内市场平稳运行。有关部门也会派出检查组,对各地市场供应、市场监管、物价稳定等工作开展监督检查。这其实就是我们对市场的一种管制,政府管制想实现双重目标,一是稳定价格,二是保证市场供应。

也许,管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管制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写了《短缺经济学》一书,其核心观点是“管制导致短缺和浪费”。

比如百姓生活中一些日常的基本保障类药物,政府为了保障民生,对其价格进行了限制。但政府限价行为却导致了廉价药品的短缺。背后的原因是药厂无利可图,减少了这些药品的生产。

再如,在市场中,农产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产量受天气影响大,二是需求弹性较低,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农产品短期的市场供求不平衡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赶上通货膨胀的年份,短期供不应求引起的价格上涨就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常常会采取临时价格管制措施,限制粮油等商品的价格。

政府对粮油进行的临时价格干预,往往会引发这类商品的限产、惜售。媒体曾有报道,国家不让涨价,厂家没钱可赚就不报价、不发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企业囤积、限产,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利益的博弈,不可能指望企业严格按国家要求做。

管制为什么会导致短缺?管制使价格失去了调节供求的功能,供不应求时,因为价格限制,厂商无利可图,缺乏扩大生产的动力。总之,价格是供求关系形成的,既要限价格,又要保供给,是“二律背反”,效果可想而知。在价格管制条件下,上游产品的短缺还会顺势传导引起中下游产品供给下降。

怪象2:面粉比面包贵!

管制还会导致面粉比面包贵,这看起来有点不合逻辑。在人们的常识中,面粉的价格一般由小麦的买入价格、加工成本和利润构成。小麦一旦涨价,自然就会传导到面粉和面粉的深加工食品上。而当政府限制面包而没有限制小麦的价格时,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这里只是打一个比方,通常面包不在我们限价范围)。

同理,管控措施限制了粮油的价格,但没有限制稻谷、小麦和大豆的价格,会导致粮食深加工企业无法顺价传导生产经营成本而发生亏损,他们会减少生产以避险,市场供应会出现紧张状况。

细究之,类似上述管控措施治标不治本,甚至是饮鸩止渴。在实行管制措施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如果想代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就必须沿着供应链条继续向上游前进,研究确定稻谷、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油菜籽等等的价格管制。

当政府想限制农产品的价格时,农民就不愿意了。即使现在没有农业税,但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农具和灌溉用水的价格都涨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忙一年,无利可图的话,来年就会减少农业劳动,甚至将土地撂荒。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架设,政府继续沿产业链将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农具,及其上游产品都实行价格管制,就等于回到计划经济。苏联东欧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实践证明,即便再科学理性的计算和管制都无法穷尽地捕捉到市场的瞬息万变和各因素之间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相关性和替代性。再好的理论学说,再严密的逻辑推演,都敌不过事实的雄辩。

在上述假想的整个管制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产或经营者,只要被限制价格,而他的上游产品价格是放开的,就有可能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而罪魁祸首是政府这只乱摸的手进行了不当干预。

作为政府的工具,国有企业是例外,可以偏离价格信号。当年煤电油运比较紧张的时候,为了鼓励煤炭行业发展,煤炭实行市场价,煤炭企业赚的盆满钵满,而对上网电价实行管控,导致火力发电企业全行业亏损。国有发电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加班加点,满发超发。年终考核兑现,还要执行市场化的考核办法,薪酬与利润挂钩。那几年电厂领导和职工的奖金全都扣你没商量。

怪象3:不道德,还是逆市场?

限制价格导致短缺是管制措施的一个主要后果,也会附带产生其他始料不及的后果。对于这些行为和现象,我们都不陌生,但习惯从道德角度评价,而不认为是逆市场行为的产物。

一是商家在成本上升而价格限制的情况下,为了弥补自身损失,就会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等投机行为,侵害消费者利益,损害市场信誉,增加市场监管成本。

二是消费者和商家在涨价的预期下,会出现“抢购”“囤货”等非理性行为。如限制新上市房价的措施,使得热点城市的人们半夜排队抢购。2018年上半年,“抢房大潮”席巻一、二线城市,一幕幕抢大白菜似的摇号抢房图景,搅得人心惶惶,堪称中国楼市史诗级大片。

三是出现黑市。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公开市场上短缺的商品,消费者愿意出高于政府定价的价格购买,商家则甘冒风险在公开市场之外进行生产和交易。政府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就要持续不断、徒劳无益地打击黑市交易。如外汇黑市,就是在外汇管制条件下,因公开外汇市场的额度无法满足居民海外置业、投资等方面的需求而出现。

价格是供求的反映,不改变供求关系,将价格人为地拉下来只是驼鸟政策。如果立足粮食储备、食用油储备、猪肉储备,运用市场手段保证供应、平抑物价,效果就大相径庭。例如,为了保证市场上廉价药品的供应,政府应该补贴药企,让厂家有利可图,扩大生产;或是政府按市场价购买,然后廉价售出。

除了管制,政府常用的另一个手段是“审批”,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干预上。如投资项目立项,一个投资者即使拿自己的钱投资,也需要经过政府立项审批,否则拿不到土地、贷款等生产要素。

但市场的信息变化远大于官员的有限理性,许多过去的审批,成了今天的治理对象。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审批攒下的问题只能依靠行政的力量来解决,所以压锭压减、关停并转、淘汰剥离、去产能、去库存,各种提法的整改不断轮番上演。

如何当好“看得见的手”

政府有为,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政府的活动空间在于,市场活动并非总是理性的,当经济波动超出合理范围时,则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人的有限理性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需要政府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市场遵循优胜劣汰法则,提供机会平等,而结果上的平等,则需要政府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

转变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环节。当前,各级政府要继续摒弃“唯GDP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给市场自主调节和企业理性反应留出充分的空间。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强势的一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政府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有: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府的财政、货币、产业、就业、区域、环保、人才等政策的实施,可以对冲经济周期,促进经济总量平衡,调节消费和投资,需求与供给、传统部门和新兴部门、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如美国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联邦和各州的财政政策,我们国家的“六稳”“六保”等。

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不同,不是要限制、取代市场机制,而是依赖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市场发展越充分,宏观调控越能够有的放矢、精准有效。

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外交、治安、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公共卫生、公共福利等,特点是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服务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这些公共产品或服务为社会运行所必备,但不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发挥作用需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这些职责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今天大行其道的数字技术更是具有两面性,既能赋能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也能“赋能”各种侵权和逃避监管的行为,需要政府趋利避害、加强监管。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需要创造条件,使人人都能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促进收入在不同部门、地区、社会成员间合理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如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对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和贫困人口进行转移支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密民生保障网。

弥补市场失效

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如一些投入大、周期长、结果不确定、私人资本不愿或无力介入的基础性创新活动,宜由政府投入并组织实施;在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等具有外部效应的领域,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问题,就需要政府主动作为。

0
上一篇: 坚持系统观念 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打造“党旗红,空勤强”党建品牌 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空勤队伍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