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其他 >> 经济智库 >> 浏览文章

“国内国际双循环”系列

2021-06-03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作者:冯苏京   加入收藏

编者按: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于长远战略布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谋划。当前,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发挥内需先动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期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同世界国家实现互利共赢,更是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经济网自今日起,独家推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冯苏京的系列文章,以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出深入解读,请看——

【“国内国际双循环”系列之五】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

“循环”的字面意思是回旋往复,指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或变化。譬如,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形成四季更迭,农民工探亲往返构成天文大潮般的“春运大军”。一旦大气循环稍有不畅,就会产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春运路途稍有阻滞,就会影响千家万户春节团圆。可见,循环对自然和社会运行的影响非常大。

本文中的经济循环,与一般的经济学术语相比,层次更高,内涵更丰富,包括了供给和需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要素;既指静态意义上的要素、结构、空间和区域,也指动态意义上的运行流转和功能发挥;既含有物质层面的流通,也离不开制度层面的保障。

客观上看,没有足够的外部市场支撑超大规模经济体的长期稳定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和货物贸易国,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作为中长期战略。为什么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专家型领导屠光绍总结的非常到位,他认为,新发展格局的主导力量是国内大循环,是处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危局”、经济增长的“困局”、经济全球化的“变局”三局叠加所致。

所谓的国内大循环,指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也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中国就未雨绸缪,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向扩大内需,慢慢从出口依赖型的增长模式,到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逐步过渡到现在以终端消费为主驱动的增长模式。

2006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35.4%。当年发布的“十一五”规划明确,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经过20多年的努力,2019年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已降到17.4%。也就是说,国内需求已经占到GDP的82.6%。

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已超16%,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世界银行曾预测,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我们之所以对国内大循环有这个自信,是因为中国经济除了总量优势外,有一个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的超大规模市场容量,2000多万家的法人企业,1.34亿户的市场主体,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数量庞大的高素质科研人员。

有人说中国市场区域结构、人口结构、消费偏好和购买力水平有很大差异。但换个角度看,这些差异的存在,恰恰可以催生多样的市场风格,方便布局多类型产业,为不同水平和档次的产品服务带来机会,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四通八达,物流方便快捷,改革逐步深化,横亘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各种壁垒逐步消除,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统一市场。尤其是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推进,让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这些有利条件为推进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许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作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随着5G、6G的发展,中国势必在产业互联网方面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可以为“大智移云”提供最广阔的应用场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条件。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新发展格局,除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还有第二句话“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层含义缺一不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过去4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对外输送“中国制造”,赚取大量外汇,又到全球各地采购石油、粮食、零部件……形成了一个内外循环的链条。中国占据了全球产业链和贸易网络的枢纽位置,全球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最终消费品和中间品贸易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征。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相继召开;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累计达到105个,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有序推进。当前我国货物进出口占GDP的30%以上,大宗商品、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的进口仍将继续,外资企业广泛分布于国内多个行业、多个地区,中资企业也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苹果手机在中国热卖,代工商富士康解决了中国大量的就业问题,也为中国催生了立迅精密、歌尔声学等供应商。同样,宁德时代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电池,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2020年北京国际服务贸易大会上表示,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十三五”期间,我国四次扩容自贸试验区范围,数量由4个增至21个,从沿海省份扩大到中部、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2020年11月,中、日、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议的签署充分展示了亚太地区国家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共同意愿,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循环是我们的母市场、基本盘、大本营,是极端条件下的大后方;国际市场是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参与国际循环则是飘洋过海、行走天下,广结善缘、广交朋友,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过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联通,将国内庞大母市场培育出的“专精特新”企业、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使“made in China”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市场的魅力,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探索实践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加快金融等服务领域开放,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向全球更大开放中国国内市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来华聚集,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内外互动、相互促进。

0
上一篇: 坚持系统观念 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打造“党旗红,空勤强”党建品牌 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空勤队伍

经济智库